刁益虎

作品数:8被引量:21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师生关系社会建构中学生青少年道德学习更多>>
发文领域:文化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发文期刊:《中小学德育》《当代教育科学》《思想理论教育》《南京晓庄学院学报》更多>>
所获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8
视图:
排序:
大学信任文化的隐匿及其根源——基于社会学视角的阐释被引量:8
《大学教育科学》2019年第4期23-29,124,共8页刁益虎 吴刚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教育学一般课题“关键能力发展的社会逻辑与教育机制研究”(BAA180020)
信任文化是大学组织重要的社会资本。它通过鼓励大学组织内的合作行为,促进大学组织成员以及大学组织本身的发展。但是,信任文化却逐渐远离了当今的大学。大学信任文化逐渐隐匿,体现为大学组织对成员的“不信任”姿态、组织内部群体间...
关键词:大学信任文化 社会资本 隐匿 信任结构 信任机制 信任文化重建 
教育经验的困境及其突破——狄尔泰体验哲学的视角被引量:8
《当代教育科学》2018年第11期7-10,共4页刁益虎 
教育源于生活经验,然而当今的教育离纯粹的、真实的、鲜活的经验却越来越远。教育经验成为"目中无学生"的经验、外部强加的经验、意义缺失的经验,这种经验充斥在当下各级各类学校和各门学科的书本之中,更充斥在教育者的观念之中。狄尔...
关键词:教育经验 教育体验 儿童 生命 意义 
建构师生关系的新路径——基于网络文化的视角被引量:2
《教育导刊(上半月)》2015年第7期8-12,共5页刁益虎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青少年交往与道德学习的社会学研究"(编号:11JJD880019)的阶段性成果
网络时代的到来深刻地改变了师生交往的环境,这种改变既给师生关系的改善带来了契机,同时也带来比以往更加复杂与艰巨的师生交往困境,主要表现为"冲突化"、"世俗化"与"功利化"。破解网络时代师生关系困境的关键在于厘清复杂关系背后的...
关键词:师生关系 社会建构 网络 网络文化 
困境与挑战:教育社会学中的实证研究被引量:1
《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年第9期17-20,共4页刁益虎 
201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青少年交往与道德学习的社会学研究>(项目编号:11JJD880019;项目负责人:齐学红)的系列研究成果之一
实证研究在我国教育社会学界的境遇并不乐观,其受困于对教育社会学学科性质的争论,实证主义方法论一直难以获得其在社会学中那样尊崇的地位。教育社会学学科的发展历程充分证明,其作为"事实学科"才能最大程度地实现这门学科的价值,而作...
关键词:实证主义 实证研究 教育社会学 方法论 
青少年同伴交往问题及引导策略被引量:1
《湖北教育(新班主任)》2013年第6期-,共3页刁益虎 齐学红 
201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青少年交往与道德学习的社会学研究”系列成果之一
青少年阶段是个体生理与心理发展的关键期,伴随其身心发展的是与外界越来越多的接触,由最初的被动式接触转向频繁的主动式接触.而人与人的接触则构成了交往,如按交往对象分类,主要包括:学生与家长的交往、与老师的交往、与同伴的交往,...
旨趣型交往中道德学习的社会学研究
《中小学德育》2013年第4期21-23,共3页刁益虎 
201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青少年交往与道德学习的社会学研究"系列成果之一(项目批准号:11JJD880019)
网络环境下青少年道德学习因其鲜明的时代特征尤其需要关注。以青少年基于网络和社区的旨趣型交往为研究对象,揭示青少年道德学习的发生机制,对青少年道德学习研究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旨趣型交往 青少年 道德学习 社会学研究 
中学生社会交往状况的调查分析被引量:1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3年第1期84-88,124,共5页齐学红 王飞 徐小丹 刁益虎 
201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青少年交往与道德学习的社会学研究"(11JJD880019)系列成果之一
人际交往是个体社会化过程的重要内容,也是儿童道德学习的重要途径。中学生的社会交往主要包括与同伴群体、老师、父母以及网络中的陌生化交往。正确处理与不同对象人群的交往关系对于青少年健康成长有重要影响。该研究从不同的交往对...
关键词:中学生 生生交往 师生交往 亲子交往 网络交往 
中学生社会交往状况的调查分析
《思想理论教育》2012年第22期51-56,共6页齐学红 王飞 徐小丹 刁益虎 
201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青少年交往与道德学习的社会学研究"(项目批准号:11JJD880019)系列成果之一
本研究以中学生的交往性实践活动为研究对象,具体探索交往与儿童道德学习的发生机制以及儿童道德学习的实现可能。主要理论假设为:道德教育的本质在于人与人之间的精神性交往,道德教育的发生机制是建立在平等对话基础之上的主体道德...
关键词:社会交往 中学生 道德实践活动 道德学习 教育的本质 强制性教育 平等对话 道德教育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