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李振兴[1] 李玉姣[1] 王欢[1] 邹文谦[1] 郭成[1]
机构地区:[1]西南大学,重庆400715
出 处:《教育科学文摘》2013年第4期101-103,共3页Educational Science Abstracts
摘 要:在学校教育情境中,我们经常能看到这样的情况:刚刚经过勤奋学习,从普通的学校考入重点学校,或经过努力,从普通班级调入重点班级的学生,其成绩不但没有上升,反而下降。相反,一些从重点学校或班级进入普通学校或班级的学生,其成绩反而会得到提升。或许我们可以用“宁做鸡头,不做凤尾”这一格言来解释这一现象,而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Marsh提出的大鱼小池效应对这一现象给出了合理的解释:由于学生所在学校或班级平均能力水平发生变化,其进行社会比较所需要的参照系也随之发生变化,导致了学生学业自我概念的变化,而大量实证和元分析研究均表明学业自我概念和学业成绩是相互影响的关系,个体先前的学业成绩会影响其学业自我概念,反过来,个体的学业自我概念又会影响其学业成绩,即交互影响模型。因此,对于从普通班级或学校进入重点学校或班级的学生来说,其所在学校或班级的平均成绩水平较高,这种较高的学校或班级平均成绩就是学生的主要参照系,相比之下,该生会发现自己的成绩低于学校或班级的平均成绩,在学校或班级中只能是“凤尾”或“大池”中的“小鱼”,从而使其学业自我概念下降,最终很可能导致其学业成绩的下降。相反,对于从重点学校或班级进入普通学校或班级的学生来说,其成绩会高于学校或班级的平均成绩,在学校或班级中会成为“鸡头”或“小池”中的“大鱼”,自然会提高其学业自我概念,从而很可能提高其学业成绩。
关 键 词:学业自我概念 大鱼小池效应 概念发展 学校教育情境 学业成绩 重点学校 平均成绩 教育心理学家
分 类 号:G763[文化科学—特殊教育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