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马福运[1]
机构地区:[1]河南师范大学青少年问题研究中心
出 处:《新课程研究(上旬)》2013年第10期29-33,共5页New Curriculum Research
基 金:河南省教育厅重点基地项目“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及其青年大学生主流价值观建构研究”(编号:2011-JD-009);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十六大以来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研究”(编号:11AKS006)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在此基础上,首次提出“三个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础教育阶段是塑造一个人道德品质和政治素养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的青少年学生能否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小处说决定着一个人的命运,往大处说关系着祖国的前途。如何适应时代要求和青少年特点,通过学校德育和课堂教学中的“渗”与“透”,做好中小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摆在广大基础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学校、社会、家庭应该承担起的责任,必须履行好的义务。
关 键 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基础教育阶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青少年学生 个人道德品质 学校德育 价值观体系 教育工作者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224.32.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