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杜凯丽[1]
机构地区:[1]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 处:《现代语文(中旬.教学研究)》2013年第9期104-106,共3页Modern Chinese
摘 要:一、朗读教学的必要性我国朗读教学的历史源远流长。春秋战国时期,朗读这种教学方法就已出现,孔子的《诗经》就是当时的朗读教材。继《诗经》之后的《离骚》及先秦历史散文、诸子散文因其符合汉语语音的特点,读起来节奏鲜明、朗朗上口,成为当时主要的朗读材料。朗读材料的充实说明了人们对朗读教学的重视。韩愈也强调,“读书要反复诵读,反复玩索,深入理解词语和思想内容,汲取精华”,“沉潜于义训,反复乎句读”,“口不绝吟”,读书为学才能有成。宋代著名的理学家朱熹说,“凡读书……需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是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嘲宋代蒙学教育发达,“三、百、千”成为主要的朗读教材。清代学者崔学古要求学生自己诵读琢磨,口诵心惟,教师可采用探读、熟读、温读的教法。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