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张卫明[1]
机构地区:[1]江苏省盐城中学教育集团
出 处:《中学数学(初中版)》2016年第9期61-64,共4页
基 金: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基于协同学理论的情境问题串数学课堂教学模式”(课题批准号:B-b/2015/02/258)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一、问题的提出 哈尔莫斯指出,问题是数学的心脏.美国全国数学管理者大会(NCSM)在《21世纪的数学基础》中认为“学习数学的主要目的在于问题解决”,并且把解决问题能力列为十项基本技能之首.我国《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也明确要求数学课程的学习应注重发展能力,包括解决问题的能力.因而学习怎样解决问题是学习数学的根本原因,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成为中学数学教学的首要任务.在数学问题解决的研究领域,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安德森等人对知识分类的研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人们开始以数学学科知识为例构建问题表征理论和数学问题解决研究,从而为数学问题解决的表征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关 键 词:数学问题解决 问题表征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学生 学习数学 解决问题能力 中学数学教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