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适宜性课程模式的形成动因、理念、目标和内容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霍力岩[1] 孙蔷蔷[1] 

机构地区:[1]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出  处:《福建教育》2017年第38期33-35,共3页

摘  要:“发展适宜性实践”由美国幼儿教育协会(以下简称全美幼教协会)提出,是美国学前教育领域出现较为严重小学化倾向的背景下提倡的在尊重儿童基础上促进儿童发展的一套价值理念。发展适宜性实践并不是要让所有的教育实践都遵循同样的模式,而是试图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一种思想和方法上的指导。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面对不同特点的儿童,对于不同的教师而言,适宜的教育实践也是不同的,发展适宜性实践的实施方式不是僵化不变的。基于此,发展适宜性实践对美国乃至世界的学前教育发展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成为今日学前教育改革特别是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努力方向。

关 键 词:适宜性 形成动因 课程模式 教育实践 内容 教育协会 儿童发展 教育工作者 

分 类 号:G423[文化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