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郑娟[1]
机构地区:[1]广东省广州大学附属中学
出 处:《语文天地(初中版)》2018年第7期65-67,共3页
摘 要:文学名著是人类文化的精髓。阅读名著,不但会给我们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有时甚至会改变我们的价值取向。中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时期,引导学生阅读名著,与大师对话,会让他们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使他们发展个性,启迪智慧,丰富精神世界。《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应该让学生更多地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结合各地教材来看,几乎每个学期的语文课本都设有名著导读,对阅读量也做了相应的要求。一、教师导读,激发阅读的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喜欢读书的学生,常常会对名著“望而生畏”,归根结底是因为对名著不感兴趣。因此,导读的过程,就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过程。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导读的方式可以灵活多样:1.老师介绍精彩内容在阅读名著之前,由老师先给学生介绍书中的典型片段和典型人物,让学生对名著中的片段、人物产生兴趣,既而对整本名著产生阅读的兴趣。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