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出 处:《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8年第9期90-90,共1页
摘 要:初登讲台心中有着无限欣喜,也“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如何设计一篇完整的教案?学生课堂回答不积如何引导?怎样科学地布置作业?我向同年级的骨干教师请教经验,在别人的课堂中学习策略,最初的课就是在模仿中度过的。渐渐地我发现:优秀教案在我的班级行不通,有些问题根本达不到我想要的结果;课堂出现空白,我等着学生回答而学生不理解我的问题。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是我忽略了班级的差异性。每个班的学生都具有特质,在思考方式上千差万别,而优秀的教案是根据她的学生设定的,并不符合其他班的具体学情。通过这样的反思,我在听课之后都会把教案逐句逐句地揣摩,设计每一个环节时都在头脑中想象学生的反应,甚至设想出哪些同学能够给出什么程度的答案,再怎样根据他们的回答进行引导才能生成我想要的知识点。这样的课堂的确有改变,但是备课占用大量时间。课堂上的随意提问和追问过多的问题还是存在,这不利于教学,课堂时间有限,无用的话太多就降低了课堂效率;不停地追问会让课堂变得零散,学生容易走神、偏离主线。随着我校的“三案”教学研究逐渐深入,让我在迷茫中找到了方向。课前预学、课中助学、课后拓学,这样的模式颠覆了从前的备课方式。助学案与传统的教案有本质上的不同,传统教案更多关注“教什么”“教材中需要掌握什么”,就避免不了“填鸭式”教学,在激发学生兴趣方面比较欠缺。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