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国中小学德育课程教学设计的内容、特点及当代价值  被引量:1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赵明辉 杨秀莲[2] 

机构地区:[1]渤海大学教育与体育学院,121013 [2]东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130117

出  处:《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9年第2期71-74,共4页Teaching Reference of Middle School Politics

摘  要:我国道德教育由来已久,正式纳入中小学课堂教学而成为学校课程始于清末新政。清末中小学德育课程以修身为主,国文、历史、地理为辅,并在中学开设专门的法制类课程。后经历政治制度更迭、社会制度变迁,民国时剔除读经讲经科,设置公民科。本研究选取与德育课程关系密切的修身、公民科文本资料为主要研究对象,包括师范学校(堂)德育课程《教授法教材》、德育课程《教科书配套教学法或教授书》、《德育教学案例》、相关德育课程文件(学堂章程或课程标准等)四种文本。通过对这四种文本资料的分析,探讨清末民国中小学德育课程教学设计的内容、特点及当代价值。

关 键 词:课程教学设计 中小学德育 清末民国 当代价值 小学德育课程 社会制度变迁 文本资料 道德教育 

分 类 号:G633.2[文化科学—教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