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华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出 处:《中学数学(初中版)》2019年第8期73-75,共3页
基 金: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2018年度大学生科研基金项目“初中生数学批判性思维测评工具开发与培养路径探析(ECNUFOE2018KY021)”的成果之一
摘 要:一、引言《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三学段(7~9年级)目标要求学生“能针对他人所提的问题进行反思,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1]学生反思的意识与批判性思维倾向有着紧密的联系.20世纪七八十年代兴起的批判性思维运动中,马修·李普曼曾概括了批判性思维的两种定义,其中一种界定为“用于决定信什么和做什么是否合理的反思性思维”.[2]近年来,有学者认为,“批判性思维即是一种在批判和质疑基础上的认知活动,它是基于问题意识的一种理性且反省的思维”.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