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品德与社会》课堂中的活动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周玲琳 

机构地区:[1]重庆市渝中区曾家岩小学

出  处:《师资建设》2019年第10期63-65,共3页

摘  要:《品德与社会》是一门活动性综合课程,它所呈现出的课程文化是一种儿童文化。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课程呈现的形态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主要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活动是“教”与“学”的中介,是实施德育的有效载体。在教学中,儿童不是被动地接受教材中的思想和观点,而是通过活动产生真实的感受和体验,积累经验和智慧,获得对自我、对世界、对生命、对生活的认识和理解,发展各种能力,促进道德的生成和发展,从而进行自我教育。因此《品德与社会》课程必须创设形式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积极参与的主体活动中实现自身品德的和谐发展。

关 键 词:《品德与社会》课程 课堂教学活动 “教”与“学” 儿童文化 综合课程 新课程标准 课程文化 主题活动 

分 类 号:G623.15[文化科学—教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