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社会》课程

作品数:251被引量:118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陈光全张华高峡赵亚夫严佩芳更多>>
相关机构:宜都市教学研究室福建建瓯市第二小学华东师范大学新疆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中学生的道德情感培养
《吉林教育》2019年第36期21-22,共2页孙先锋 
在社会开放度日益增加的新形势下,中西思想不断交融与碰撞,尤其是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促使当下社会信息呈现爆炸式增长,使得小学生无时无刻接受着外界社会思想与文化观念的熏陶。然而,由于小学生的年纪比较小,自主辨别能力不足,非常容易受...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课程 创设教学情境 情感体验 《品德与社会》 情感培养 中学生 
教学有效性提高的策略探析
《小学科学》2019年第10期102-102,共1页叶小崇 
随着九年义务教育制度的不断完善,小学的教学模式也发生了变化,《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小学教育的一门基础课程,课程的主要内容是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一些社会生活的基本常识的培养。学生通过对《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学习,可以树立...
关键词:教学有效性 《品德与社会》课程 道德素质培养 小学教育 义务教育制度 思想品德教育 思想道德教育 基础课程 
论《品德与社会》课堂中的活动
《师资建设》2019年第10期63-65,共3页周玲琳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活动性综合课程,它所呈现出的课程文化是一种儿童文化。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课程呈现的形态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主要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活动是“教...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课程 课堂教学活动 “教”与“学” 儿童文化 综合课程 新课程标准 课程文化 主题活动 
让品社课回归生活 提升学生道德素养
《科普童话(新课堂)》2019年第36期131-131,共1页诸旸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体现在扎根于学生的生活、搭建了心灵沟通的平台,创设了愉悦的课程生活,创导人性化的道德,这是新课程的真正新意之所在。美国教育学家杜威从自己的实用主义哲学出发,就教育本质问题提出了...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课程 回归生活 男生女生 社区活动场所 学生道德 
“研学后教”理念下的教学设计研究
《小学科学》2019年第8期51-52,共2页陈曦 
在目前的教学改革中,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提高素质教育是改革重点,“研学后教”就是在落实教学改革政策下提出的新型教学尝试。本文首先对“研学后教”的理念进行了简单介绍,然后以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为例,在“研学后教”的...
关键词:教学设计 《品德与社会》课程 教学改革 学生自主学习 政策指导 能力的培养 素质教育 教学尝试 
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效率的教学策略探究
《科普童话(新课堂)》2019年第30期191-191,共1页汪国庆 
《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总目标是:'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品德与社会》课程不仅仅是一门学科,它对学...
关键词:小学品德与社会 《品德与社会》课程 策略探究 
生活教育理论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中的运用
《新教育(海南)》2019年第16期73-73,76,共2页张健 
《品德与社会》课程属于一种综合性的课程,目的是让学生们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认识社会、了解社会并适应社会,逐渐成长为一名人格健全的社会主义公民。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课程 课程教学 生活教育理论 小学 思想品德 全面发展 认识社会 社会主义 
发掘生活源泉激活《品德与社会》课程资源
《科普童话(新课堂)》2019年第25期36-36,共1页易艺萍 
《品德与社会》是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联系的学科,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与促进学生社会发展的重要课程。在教学中教师可借助教材、学校、环境开发并整合教学资源,以校园活动、家庭活动、社会活动等形式将教学与现实生活相联系,从而激发...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课程 品德与社会教学 《品德与社会》 生活源泉 
《品德与社会》学科的思考
《科普童话(新课堂)》2019年第24期120-120,共1页朱慧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教育的内容和形式理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反映学生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为此,我觉得教学时应将学生课...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 学习兴趣 《品德与社会》课程 品德与社会 
怎样提高《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的实效性
《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9年第5期122-122,共1页任德新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是进行小学生德育工作的主要渠道,对小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现阶段仍有些学校不重视《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教学方法比较落后,难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效率低下。
关键词:小学德育 形势 品德与社会 实效性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