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欧阳忠明[1] 王饶若愚 闵学良 Zhongming Ouyang;Raoruoyu Wang;Xueliang Min
出 处:《中国远程教育》2020年第7期23-31,共9页Chinese Journal of Distance Education
基 金: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社会治理与社会教育协同发展研究”(课题编号:2017ZDIXM045主持人:虞晓俊)研究成果。
摘 要: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全球先后有150多个国家构建了各具特色的国家资历框架,目的是提高公民的整体技能水平,改善教育培训系统与劳动力市场之间的关系。纵观近30年的发展历程,国家资历框架实施范式从"新自由主义"向"可持续发展"转变,拓展了实施影响的分析框架。相关国家基本上形成了以学习成果为中心的"共同语言",相关资格在劳动力市场得到了一定的运用,利益相关者逐步走向合作治理,构建了适应性的质量保障体系,并开始关注跨境资格的认定。然而,诸多国家的实践表明,国家资历框架实并非所谓的"灵丹妙药",实施过程中仍然暴露出诸多问题。由此,我国在实施国家资历框架过程中需要注重:以学习成果为准则,实现不同语言的趋同;以就业逻辑为导向,实现两大体系的联结;以合作治理为目标,实现利益群体的嵌入;以能力建设为中心,实现保障体系的匹配;以"一带一路"发展为契机,实现跨境资格的认定。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