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刘兆英
机构地区:[1]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淡水第八小学
出 处:《语文教学通讯》2020年第48期1-1,共1页Bulletin of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摘 要:汉语富有音韵美,这是一个语言学常识。但汉语的音韵美究竟体现在哪里呢?我们在语言建构和运用的过程中,究竟该怎样体验并呈现汉语的音韵美呢?于今,这绝不是一个可以轻松回答的常识性问题,而是需要刻意去学习的一门知识。但反观当今的语文界,却鲜见将汉语的“声音”作为一个专门领域予以研究,更少见有以此教养学生者。当然,日常教学中对经典文本的吟诵并不少见,吟诵过程中“领略音韵美”也的确是一个学习“任务”,但这个任务指向的却并不是“音韵美”本身,尤其是,怎样的音韵是美的,又怎样美,实在是一个越说越糊涂的话题。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