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强以华[1] Qiang Yihua
出 处:《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4期438-443,共6页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 Edition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项目(编号:15X009).
摘 要:柏拉图的洞穴比喻所比喻的是他的理念论和理想国,或曰,比喻的是他以理念论为基础的理想国。贯穿于洞穴比喻中的非洞穴世界和洞穴世界、理念论中的理念世界和现象世界、理想国中的理想国度和非理想国度的中心线索是真与善以及假与恶的统一,它为柏拉图探寻走出洞穴世界的路径提供了基础。正是在此基础上,柏拉图提出了走出虚假和不善的洞穴世界并且进入真实和善的非洞穴世界的两条路径,即求真(知识论)和求善(价值论)的路径。透过柏拉图的洞穴比喻可以看到,在形式上,柏拉图所提出的走出洞穴世界的两条路径具有启蒙意义,它把培养智力和获得知识与运用智力及知识进行独立思考看成是人摆脱愚昧、走向真实(善或正义)国度(社会)的必要条件。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