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中小学科学课程衔接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陆艳 

机构地区:[1]太仓市浮桥镇时思小学,江苏

出  处:《小学科学》2021年第7期36-36,共1页Science

摘  要:建构主义心理学指出,一个个知识不是靠被动吸收的,而是由认知主体,也就是学生主动去建构而形成的。中学阶段对溶解的描述更理性、抽象。但是如果缺少前期的建构过程,那么学生对“溶解”的认知还是不够深入的。小学阶段其实是学生初次感知、认识溶解的时候。这时,教师不妨带着学生适当放慢脚步,尝试将一些抽象的认知具象化,让学生自主去建构关于溶解的认知。一、以“旧”引“新”,发展认知认知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曾经说过:“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根据学生的原有知识状况进行教学。”

关 键 词:建构主义心理学 奥苏贝尔 具象化 小学科学课程 认知心理学家 原有知识 被动吸收 认知主体 

分 类 号:G63[文化科学—教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