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性教育”理念,开发历史校本课程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杨小飞[1] 

机构地区:[1]江苏省海门中学

出  处:《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21年第7期68-69,共2页

摘  要:人性指的是人类的天性,也是人类普遍具有的心理属性。孔子曾提出:"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他将人性分成了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种。古人就认为人性有善恶差别,要促使人们改变恶的人性,崇尚善的人性,就要展开人性教育。西汉时期推崇的以道德感化为主的"德治",其实就是人性教育的一种。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学情设计校本课程,展开人性教育,促使学生得到启发,从历史事件中获得启迪,明辨是非,了解善恶,并合理指导自己的行为,端正自己的思想。

关 键 词:人性教育 校本课程 高中历史教学 心理属性 道德感化 性本善 习相远 性相近 

分 类 号:G63[文化科学—教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