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感化

作品数:78被引量:34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何明茂姚万勤任欣毕琳张皓更多>>
相关机构:西南政法大学山东大学西南农业大学西北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江西省社会科学“十五”规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延安时期红色歌剧的道德感化功能及当代启示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5期37-44,共8页郁甲坤 龚羽霏 
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红色歌剧的道德感化功能研究”(22YBA158)。
延安时期红色歌剧是中国革命文艺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中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华民族对夺取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的殷切期许,其内在的道德感化功能是革命胜利的重要精神支柱。延安时期红色歌剧在团结性道德叙事和革命性道德叙事上意义显著...
关键词:延安时期 红色歌剧 道德感化 
文学教育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探索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3年第24期104-105,共2页彭开云 
文学教育具有鲜明的艺术性和特殊的审美性,通过文学教育渗透思政教育内容,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思政教育内容的感染力。因此,推进文学教育和思政教育协同育人,对思政教育创新发展具有积极促进作用。文学作品叙述了众多先进事迹,蕴含着...
关键词:思政教育 协同育人 思想品质 教育资源 文学作品 教育渗透 道德感化 促进作用 
关中红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黄河.黄土.黄种人》2023年第12期45-47,共3页刘春霞 吴文娟 王雨笛 
“‘互联网+教育’下陕西红色文化资源与高校思政课融合路径研究”(编号:SGH22Y1536)陕西省“十四五”教育科学规划2022课题。
作为红色文化的典型代表,关中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谱系的重要内容,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和传承关中红色文化是夯实文化自信、彰显时代力量、迈向奋斗征程的内在支撑与澎湃动力。新时代,加强对关中红色文化的深入研...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经济繁荣发展 文化自信 道德感化 创新思维 保护与传承 引领功能 
马克思如何理解关于上帝存在的道德论证
《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2022年第4期38-63,共26页文学平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马克思对上帝存在论证的批判性理解”(16BZJ003);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意识形态观念传播规律及其运用研究”(20SKCH002)阶段性成果。
关于上帝存在的道德论证分为理论的论证和实践的论证两大类,它们认为,上帝存在是客观道德价值得以存在的最佳解释,或者上帝是弥补道德裂隙从而实现道德目标的保证。马克思受康德思想的影响,曾短暂地赞同道德论证,随后通过自己的探究对...
关键词:理论的道德论证 实践的道德论证 内在恐惧 利己主义 道德感化 
论《悲惨世界》中德纳第的形象塑造及其深层意蕴
《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年第3期60-64,95,共6页丘金雨 
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2019年中国语言文学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一般项目(18SCXYB08)。
雨果在其经典作品《悲惨世界》中塑造了一个人中败类德纳第,德纳第是一个小人物,却在文本层面上发挥重要的作用。不论是衔接人物还是推动情节都别有一番特色,更呼应了作品的主题内涵。通过德纳第这个典型人物,可以窥见其在雨果作品中的...
关键词:德纳第 扁平人物 道德感化论 底层人物 
基于“人性教育”理念,开发历史校本课程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21年第7期68-69,共2页杨小飞 
人性指的是人类的天性,也是人类普遍具有的心理属性。孔子曾提出:"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他将人性分成了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种。古人就认为人性有善恶差别,要促使人们改变恶的人性,崇尚善的人性,就要展开人性教育。西汉时期推...
关键词:人性教育 校本课程 高中历史教学 心理属性 道德感化 性本善 习相远 性相近 
加强领导干部家风建设之理路
《行政与法》2021年第6期45-52,共8页郭祎 杜玉君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增强党内政治生活战斗性基本路径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8BDJ032。
领导干部家风建设涉及到其思想素质、政治立场、权力观念及作风建设等方方面面,具有较强的特殊性和复杂性等特点,必须严肃认真对待,特别是要重视分析领导干部家风建设成效发挥的影响因素。新时代,应从注重家庭、家教和家风的角度出发,...
关键词:领导干部 家风建设 家风传统文化 家教道德感化 家庭正向感化 
用好新教材 上好法治课
《山东教育》2021年第19期57-58,共2页田晓玲 
在依法治国战略指引下,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青少年抓起,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2017年秋季起,小学品德与社会(生活)统一更名为道德与法治,使用部编新教材。这不仅是对国家意志的积极回应,...
关键词:国民教育体系 道德与法治 法治教育 新教材 小学德育 道德感化 法治信仰 规则意识 
我国疫情防控中的法治实践及意义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0年第20期119-121,共3页韩苇 
2017年度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大学生诚信实践活动的创新研究”(项目编号:2017SJBFDY395);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2017年教学基本建设项目“大学生诚信实践项目的教学模式研究”(项目编号:GX1717)。
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环节发力,为疫情防控提供法治保障。本文从这四个环节研究疫情防控中的法治实践特点,努力挖掘疫情防控法治实践对于我国今后法治实践指导思想的意义,提出抗疫法治实践能够完善我国未...
关键词:系统科学 依靠群众保障人权 智慧理性 边界清晰、道德感化、党员表率 
张謇与朱庆澜慈善思想及实践之比较
《江海纵横》2020年第2期56-59,共4页韩勤 
张謇、朱庆澜都是在近代慈善事业中发挥过重要作用的人物。一位是状元实业家,一位是爱国将军,慈善是二人共同追求的事业,在具体的慈善实践过程中,二人均提倡以工代赈的救济方式、坚持标本兼治的救济原则、重视宗教道德感化作用,同时在...
关键词:救济方式 道德感化 慈善机构 张謇 朱庆澜 以工代赈 慈善事业 启示和借鉴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