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宜注重“声教”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陆胤[1] 

机构地区:[1]北京大学中文系

出  处:《小学语文》2021年第11期1-1,共1页

摘  要:古人有“声入心通”之说,中国传统教育从发端之时就非常注重声音的作用。《周礼》记大司乐“以乐语教国子:兴、道、讽、诵、言、语”,其中“讽”“诵”两项就是指记背(“倍文曰讽”)和吟诵(“以声节之曰诵”)。古代经典在流传过程中被赋予音乐性,既辅助了文本记忆,更有助于辞章审美意识的感发。与音乐关系密切的诗词歌赋等韵文自不待言,即便是散体的史传和古文,古人也常常按照一定的旋律来吟咏,从中体会“词气之缓急,韵味之厚薄”。

关 键 词:中国传统教育 语文教学 古代经典 诗词歌赋 大司乐 流传过程 《周礼》 审美意识 

分 类 号:G63[文化科学—教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