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批判精神”到“审辩能力”——后真相时代学校教育如何促进青少年道德社会化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林可 

机构地区:[1]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基本理论研究院

出  处:《教育家》2022年第20期11-12,共2页Educator

摘  要:青少年道德社会化是外部社会环境、学校和家庭教育与个体道德成长相互作用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青少年将社会文化中普遍存在的道德观念、伦理价值、习俗规范,内化为自身的道德认知思维、道德情感意识和道德行为习惯。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有效的道德教育有利于青少年道德社会化,然而在实践中,青少年道德社会化却经常遭遇困境:一方面社会环境复杂多变,无法为青少年提供一个绝对风清气正、整齐划一的道德“真空”.

关 键 词:道德行为习惯 道德社会化 家庭教育 道德观念 道德教育 个体道德 批判精神 道德情感 

分 类 号:G63[文化科学—教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