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格义”阐释:西方文学心理学阐释的本土化问题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谷鹏飞[1] 

机构地区:[1]西北大学文学院

出  处:《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2年第8期59-60,共2页CHINESE SOCIAL SCIENCE DIGEST

摘  要:西方文学心理学阐释虽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就已进人中国,但由于其长期局限于比较研究的“以中释西”“以西释中”“中西互释”单纯方法论视角,缺乏两种阐释学原理意义上的疏通与转化,因而至今并未见出本土化的重要实绩。要推进西方文学心理学阐释的本土化,须以文学心理学阐释的原理形态为出发点,运用华裔学者傅伟勋提出的“创造的诠释学”与佛教中国化过程中形成的“格义”阐释法,通过对中西文学心理学闸释各自所包含的“实调”“意谓”“蕴谓”“当谓”“必谓”五层次文本意涵进行“共现”“分梳”“比堪”“融通”四步骤的“格义”阐释,最终形成一种“新格义”阐释法,才能实现西方文学心理学阐释的真正本土化。

关 键 词:心理学阐释 中西文学 格义 本土化问题 佛教中国化 华裔学者 以西释中 傅伟勋 

分 类 号:I0-05[文学—文学理论]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