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李忠 Li Zhong
出 处:《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6期658-666,共9页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 Edition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编号:VGA180002);陕西师范大学本科教改重点项目(编号:22JG15).
摘 要:由于契合教育救国以及新文化运动的需要,杜威教育学说在20世纪初传入中国后,受到教育界的普遍关注,一度被视为“新教育”的化身,不仅成为研究热点,而且成为教育制度革新以及教育实践改革的重要学理基础。然而,时至20世纪50~70年代末,出于思想改造的时代要求,杜威教育学说被视为唯心主义与资产阶级教育学说的代表,成为“谬论”与“反动”教育学说的代名词,受到全面批判、彻底否定与坚决摒弃。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教育学恢复重建过程中,杜威教育学说作为“现代教育”的代表又被重新认识、客观分析与理性对待,成为重要的教育思想资源与理论来源。杜威教育学说在中国的境遇变迁,折射出中国教育学说的变革历程。未来的教育学史研究,要在坚守教育性质与遵循教育学自身发展逻辑基础上,解决好杜威教育学说是什么、教育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以及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说与杜威教育学说的关系等问题。
关 键 词:杜威 教育学说 中国教育学 教育学史 认可 批判 教育思想
分 类 号:G40[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