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郭朝红 张宁娟[2] 朱益明[3] 宋乃庆[4] 贾炜 杨启光 韩映雄[7] 陈立兵 项海刚 GUO Chao-hong;ZHANG Ning-juan;ZHU Yi-ming;SONG Nai-qing;JIA Wei;YANG Qi-guang;HAN Ying-xiong;CHEN Li-bing;XIANG Hai-gang
机构地区:[1]上海市教育评估院基础教育评估所,上海200031 [2]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评价与督导研究所,北京100088 [3]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上海200062 [4]西南大学基础教育研究中心,重庆400715 [5]上海开放大学,上海200433 [6]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福建福州350007 [7]华东师范大学考试与评价研究院,上海200062 [8]四川省教育评估院,四川成都610072 [9]杭州市上城区教育局,浙江杭州310009
出 处:《基础教育》2022年第5期17-32,共16页Journal of Schooling Studies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019年度教育学重大课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研究》(项目编号:VAA190001);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021年度教育学重大课题《未来学校组织形态与制度重构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项目编号:VFA210006)。
摘 要: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已然成为教育改革的关键点和突破口。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要“构建教育质量评估监测机制,建立更加科学公正的考试评价制度,建立全过程、全方位人才培养质量反馈监控体系”,强调要“推动社会参与教育治理常态化,建立健全社会参与学校管理和教育评价监管机制”,同时要“积极参与全球教育治理,深度参与国际教育规则、标准、评价体系的研究制定”。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直接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提出了教育评价改革的近景目标和远景目标,强调经过5至10年努力,“引导教师潜心育人的评价制度更加健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办法更加多元”“到2035年,基本形成富有时代特征、彰显中国特色、体现世界水平的教育评价体系”,为研究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整体方向与实现路径提供了参考指南。在教育评价改革理论与实践持续面向本土、立足本土、扎根本土的历程中,已然逐渐形成了较为丰富且独特的“中国经验”。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进一步关注《总体方案》引领下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中国范式”与“中国智慧”,本刊将持续围绕“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探索”这一话题展开探讨,也期待更多关注这一话题的研究者持续参与研讨,为推进教育评价改革与发展贡献智慧。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34.253.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