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中和”语文观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曹林芳 

机构地区:[1]江苏张家港市中兴小心

出  处:《小学语文教学》2024年第30期63-64,共2页

摘  要:《中庸》提出:“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这是儒家追求的一种生命境界。世界万物在合适的位置才能正常有序地生长、发展。“致中和”这一思想既可以作为教育思想来指导课堂的设计与实施,也是学科教育追求的境界,还可以作为学生的一种学习方法。“中和语文”,追求的是适度和恰当的关系。在设计学习任务群时,要把握内容、资源取舍的“度”;方法要符合学生主体“天命之性”和核心素养的学段特征,因材施教,有的放矢,优化教与学;情境的设计要恰当,要基于真实的生活基础、学生生活的需求、未来发展的需求;采用整体关联、协调互补、动态平衡、自然和谐的“中和”思维原则,整体把握任务群的设计和实施,体现连贯性、适应性。

关 键 词:核心素养 因材施教 致中和 天命之性 生命境界 天地位焉 学段 思维原则 

分 类 号:G63[文化科学—教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