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我国古代科技史的馆校协同项目式课程设计——以“我是滴漏科普讲解员”为例  被引量:3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郭晓丽[1] 刘菲 黄践 魏锐[4] 

机构地区:[1]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100195 [2]人大附中航天城学校,100094 [3]中国科学技术馆,100101 [4]北京师范大学科学教育研究院、中小学化学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100875

出  处:《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24年第22期20-24,共5页China Modern Educational Equipment

基  金: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课题“北京特色科技教育课程开发与科技教师能力提升”(编号:20220266011);海淀区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基于项目式学习的水生态科学教育特色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编号:HDGH20230540);中国科技馆“馆校合作中小学教师科学教育实践能力提升培训体系研究与实践”。

摘  要:古代科技史和博物馆是小学科学教学中的重要资源,因此将古代科技史和场馆资源相结合,开展基于真实情境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开展科学探究,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提升民族自豪感。以“我是滴漏科普讲解员”为例,从“挖掘古代科技史,确定项目主题;挖掘真人真事,确定教学转化发展点;结合学情,确定教学难点;项目式教学活动的系统设计,驱动型问题的确定与表达”四个维度阐述开展馆校结合的项目式学习的一般流程。

关 键 词:古代科技史 小学科学 项目式学习 馆校合作 水钟计时 

分 类 号:G42[文化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G623.6[文化科学—教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