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出 处:《福建教育》2025年第9期30-34,共5页
基 金: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双减’背景下北京市中小学教师工作负担的测评及治理路径探究”(项目编号:23JYA005)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在教育强国建设与学龄人口变动的背景下,科学规划区域基础教育师资配置,对于保障学龄人口所需的师资供给、促进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至关重要。基于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采用队列要素人口预测方法和分城乡离散型人口发展模型,分析测算2024—2035年我国基础教育各学段学龄人口规模,发现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阶段学龄人口总规模将持续下降,初中、高中阶段学龄人口变化将呈排浪式波动。学龄人口变动给区域基础教育师资配置带来诸多挑战,一是区域间学龄人口增减分化将致师资需求数量涨落并存,二是新型城镇化有序推进可能致使城乡师资需求矛盾突出,三是各级教育学龄人口排浪式波动引发师资需求在达峰后波动减少。为建立适应学龄人口波动变化的基础教育师资优化配置机制,区域应在建立专任师资配置标准动态调整机制的基础上,探索建立教师编制跨区域调度机制,统筹建立教师城乡双向流动机制,建立跨学段、跨类型教师调配机制,建立师资配置动态预警机制。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