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吴康宁[1] 金生鈜 孙杰远 郑金洲[4] 扈中平[5] 范国睿 刘铁芳 郝文武[8] 张斌贤[9] WU Kang-ning;JIN Sheng-hong;SUN Jie-yuan;ZHENG Jin-zhou;HU Zhong-ping;FAN Guo-rui;LIU Tie-fang;HAO Wen-wu;ZHANG Bin-xian
机构地区:[1]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江苏南京210023 [2]苏州科技大学教育学院,江苏苏州215009 [3]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广西桂林541006 [4]中国浦东干部学院,上海201204 [5]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广东广州510631 [6]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上海200062 [7]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湖南长沙410081 [8]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陕西西安710062 [9]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北京100088
出 处:《基础教育》2024年第6期18-38,共21页Journal of Schooling Studies
摘 要: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教育家精神是推动教育事业不断前进的重要动力。在全球化与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中国教育学如何立足本土、面向世界,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自主知识体系,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在过去的二十年里,华东师范大学“生命·实践”教育学派以其独特的学术视角和实践智慧,引领了中国教育学界对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的深刻思考与创新实践。值此学派创建二十周年之际,我们特别策划了本次专题,邀请了众多从事教育基本领域研究的知名教育学者,共同探讨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与“生命·实践”教育学之间的内在联系与未来发展。本次专题中,各位学者围绕“生命·实践”教育学的核心理念,体现何种教育家精神,对自己作为教育学研究者有何启示等,从多个角度阐述了其对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的贡献。这些精彩的阐述,不仅为我们揭示了教育家精神、教育学家精神在推动中国教育学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更为我们未来深化教育改革,构建更加完善的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关 键 词:中国教育学 知识体系 “生命·实践”教育学 教育家精神
分 类 号:G40-01[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