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1YJC751060)

作品数:6被引量:10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伍英姿戚学英戚健更多>>
相关机构:华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东莞理工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江汉论坛》《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湖南社会科学》更多>>
相关主题:政治语境话语阶级民族国家想象民族国家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政治法律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6
视图:
排序:
“人民”话语与阶级—民族国家想象——1940—1970年代文学中“人民”话语的建构被引量:3
《江汉论坛》2014年第5期80-83,共4页戚学英 
201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作家身份认同与当代文学的生成"(项目编号:11YJC751060)成果之一
占据1940—1970年代文学中心的是"人民"这一集体化形象。参与这一形象建构的,是阶级与民族国家双重话语。革命意识形态意图通过"人民"话语的建构,召唤广大人民的身份认同,从而将广大人民组织进阶级—民族国家这一"想象的共同体"之中。
关键词:个人 人民 启蒙 阶级--民族国家 
“人民话语”与“十七年”文学的身份认同被引量:3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4年第4期144-152,共9页戚学英 
201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作家身份认同与当代文学的生成>(项目批准号:11YJC751060)的阶段性成果
规约并指引着"十七年"文学的,是以阶级性为其内核的"人民话语"。本文将以自由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创作转变为例,辨析十七年文学中"人民"概念的产生、变化,及其内含的文化构成、民族国家想象,探讨人民话语的形成,以及在人民话语规训下...
关键词:人民话语 “十七年”文学身份认同 
知识分子身份认同与“五四”时期文学翻译的现代转型
《湖南社会科学》2013年第3期232-234,共3页戚健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作家身份认同与中国当代文学的生成>(编号:11YJC751060)研究成果
"五四"时期是中国社会文化急剧变化的时期。在这一剧烈动荡的政治、文化场域里,中国知识分子遭遇了从国家、民族、文化到自我的种种身份认同危机,必须重新定位并建构新的身份认同。这种身份认同的重新定位与建构从根本上决定着中国现...
关键词:身份认同危机 中国知识分子 “五四”时期 现代转型 文学翻译 社会文化 翻译规范 文化场域 
过渡时期的政治语境与文学规范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8期8-10,50,共4页伍英姿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1YJC751060);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十二五"规划课题(11B06)
建国初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政治语境制约着文艺界,也决定着文学规范的生成。建国初期建立一套无产阶级文学规范,成为当务之急,"新的人民的文艺"应运而生。根据党的统一战线的理论和政策,民族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具有...
关键词:过渡时期 政治语境 文学规范 
过渡时期的政治语境与文艺论争被引量:2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2年第4期116-120,共5页伍英姿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11YJC751060);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十二五"规划课题(11B06)
建国初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时期的政治语境制约着文艺界,决定了文艺论争呈现出相对复杂的状况。根据党的统一战线的理论和政策,民族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既作为无产阶级革命的"同盟军"属于人民的范畴,而从思...
关键词:过渡时期 政治语境 文艺论争 
冷战与中国当代文学中的“英雄人物”论被引量:2
《求索》2011年第10期224-225,198,共3页伍英姿 
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十二五"规划课题(11B06);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1YJC751060)
新中国一诞生就面临全球性的冷战格局,冷战语境中中国当代文学要反映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发展方向,体现无产阶级文学属性。在这样的文学观念下,"英雄人物"因为能很好地承载"生活本质"而成为社会主义文学作品中的绝对主角。建国后近三...
关键词:冷战 “英雄人物”论 阶级斗争 二元对立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