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936-1949)

作品数:8被引量:16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何方昱石攀峰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社会科学院西南大学成都师范学院重庆理工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史林》《福建江夏学院学报》《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更多>>
相关主题:延安文艺抗战时期国家权力兴衰大学自治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文学经济管理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8
视图:
排序:
“画梦”与寻梦:何其芳与延安文艺教育被引量:1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2年第1期189-203,共15页翟二猛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延安时期的文艺教育研究(1936-1949)”(17CZW047);重庆市博士后研究特别资助项目“延安时期的文艺教育史论(1936-194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何其芳作为勾连20世纪30年代文学、延安文艺与当代文学发展的重要作家,其人生道路转向、个体痛苦与彷徨,都堪称现代知识分子道路问题的典型。他抱着艺术至上和文学救国的略嫌矛盾的理想而开启文学生涯,从个人色彩的独语,逐渐梦醒而要把...
关键词:何其芳 当代文学发展 现代知识分子 延安文艺 文学生涯 人生道路 艺术至上 寻梦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营业税征收管理制度研究
《福建江夏学院学报》2020年第1期28-34,共7页石攀峰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土地金融扶植自耕农问题研究(1936-1949)”(17FZS045);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民国时期营业税制度研究”(16CZS048)。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通过颁布营业税征收法律条例、确定营业税征收运行程序,逐步健全了营业税征收法律制度和管理制度,形成了比较完善的营业税征收体系,使营业税收入成为了边区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同时也推动了边区工商业经济的恢复与发...
关键词:陕甘宁边区 营业税 法律制度 运行程序 
中国现代文学的载道传统及其在延安时期的历史流变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8年第6期89-93,共5页翟二猛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延安时期的文艺教育研究(1936-1949)"(17CZW047)阶段性成果
从文学艺术发展史的视角看,在任何时代与地域,载道作为一种审美传统和认识论体系,都应该有其必然性与合理性。然而在其历史流变中,愈发溢出其元认知,甚至招致非议,尤其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几乎被取消合法性。吊诡的是,"五四"文学革...
关键词:载道传统 中国现代文学 延安时期 延安文艺 流变 
抗战时期贵州省县级合作金库放款业务述论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8年第12期104-109,共6页石攀峰 
2017年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土地金融扶植自耕农问题研究(1936-1949)"(17FZS045)
抗战时期,办理放款业务是贵州省县级合作金库的中心业务之一,合作金库放款业务的开展一定程度上遏制了高利贷的盛行,缓解了农村资金短缺等问题,但存在着放款对象以农村合作社中的地主、富农、中农为主,贫农和佃农贷款极少,放款期限与农...
关键词:抗战时期 合作金库 放款 
新时代高校文学课程改革刍议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8年第2期126-131,共6页翟二猛 
重庆理工大学科研启动项目"新中国文学教育的历史演变及其问题研究"(项目编号:20169ZD11);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延安时期的文艺教育研究(1936-1949)"(项目编号:17CZW04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新时代下,社会越来越需要高素质复合型人才。而随着国家"文化自信"战略构想的提出,越发凸显了以文学教育为主要内容的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但当前的大学教育中,非语言文学类专业尤其是理工类高校中,文学课程的开设情况远远不...
关键词:新时代 课程改革 人文素质教育 文学教育 
资源配置与权力之争:以战时浙江大学内迁贵州为中心被引量:2
《近代史研究》2016年第1期106-123,161,共18页何方昱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训导与抗衡:党派、学人与浙江大学(1936-1949)”(09CZS018)的阶段成果
1940年初浙江大学迁往贵州遵义、湄潭、永兴等地时,因资源配置问题,与国民党贵州省地方党部势力初起抵牾。地方党部借口"反共",积极介入大学校园,彼此的矛盾在1942年初的"倒孔运动"中被激化,最终以拘捕学生告终。国民党执政当局采取的措...
关键词:浙江大学 贵州 国民党 竺可桢 黄宇人 
党化教育下的学人政治认同危机:去留之间的竺可桢(1936-1949)被引量:5
《史林》2010年第6期133-140,共8页何方昱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训导与抗衡:党派、学人与浙江大学(1936-1949)”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09CZS018
抗战兴起后,为了实施对于大学的控制,国民党当局强力推行党化教育政策,迫使大学校长入党,党派力量积极谋求在大学场域中拓展势力,战后军警特务体系纷纷向校园倾轧,大学呈现出失序状态。该制度的无效造成了学人政治认同危机,原本持中立...
关键词:竺可桢 政治认同危机 党化教育 
国家权力的侵入与大学自治的难局--以浙江大学导师制的兴衰为中心(1936-1945)被引量:9
《史林》2009年第6期141-149,共9页何方昱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训导与抗衡:党派、学人与浙江大学(1936-1949)”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09CZS018
为纠驳民国时期大学军事化管理的弊端,在竺可桢的主持下,浙江大学于1937年倡导并施行导师制。初期效果尚佳,但在实施过程中,浙大导师制遭逢国家权力的介入与侵蚀,经历了从"自治"到"党化"的发展过程。其间,努力维系大学自治和"教授治校"...
关键词:浙江大学 导师制 国家权力 竺可桢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