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0YJA751006)

作品数:7被引量:15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曹旭陈家红王澧华文志华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师范大学日本九州大学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青岛市分行更多>>
相关期刊:《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文学评论》《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更多>>
相关主题:初唐诗歌形式美学建安风骨诗学诗歌美学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7
视图:
排序:
郭璞作为诗人的命运被引量:1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7期73-80,124,共9页林田慎之助 曹旭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成果(项目编号:11BZW019);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成果(项目编号:10YJA751006);国家重点学科--上海师范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建设项目
以郭璞残存的《游仙诗》为中心,参考他的传记资料和其他文学作品,理清《游仙诗》的构造,同时对郭璞作为诗人的命运加以考察。
关键词:郭璞 诗人 命运 
《宋书·谢灵运传论》和文学史的自觉被引量:3
《铜仁学院学报》2014年第2期11-18,共8页林田慎之助 曹旭(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成果(11BZW019);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成果(10YJA751006);国家重点学科--上海师范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建设项目
对文学历史的自觉认识,在这种自觉认识上,对过去作家群和众多的作品在文学史的流变中加以比较研究,给予他们各种不同的与之相适合的位置。这就是所谓对文学史的考察。与以魏建安时期作为自己文学理念时代的刘勰与钟嵘不同的是,沈约以西...
关键词:沈约 《宋书·谢灵运传论》 文学史 自觉 
嵇康的飞翔诗篇被引量:1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1期1-8,共8页林田慎之助 曹旭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诗品.文心雕龙比较研究(11BZW019);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宫体诗的美学历程(10YJA751006);国家重点学科:上海师范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建设项目
在魏末正始诗人嵇康留存至今的七十多首诗中,歌唱飞鸟的诗不仅在数量上引人注目,且在诗歌形象的完整性、丰富性方面,与他以前的同类诗相比也有划时代的提高。嵇康在飞翔诗中歌唱的飞鸟,全都是鸾、凤、焦朋等具有超越时间、空间飞翔神力...
关键词:嵇康 飞翔诗 飞鸟意象 文学思想 
六朝吴郡陆氏家族的文化转向与诗学品格被引量:1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6期55-62,共8页曹旭 陈家红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成果(11BZW019);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成果(10YJA751006);上海师范大学研究生优秀成果(学位论文)培育项目成果(B901311003110)
吴郡陆氏家族在转向文化家族的过程中,经历了观念原则让位于现实原则的反复与由雄强尚武转向于儒雅崇文的艰难。这里,家族门风与地域学术共同的保守之中有灵动、质实之中兼繁复的文化品格,在南北文化合流的生成作用下,熔铸成了陆机"诗...
关键词:六朝 吴郡陆氏家族 文化转向 诗学品格 南北文化合流 
论晚唐五代士人之“情隐”观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2期37-42,共6页陈家红 曹旭 姜蕴菡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1BZW019);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0YJA751006);上海市重点学科中国古代文学研究项目(S30403);上海师范大学研究生优秀成果(学位论文)培育项目(B901311003110)
古代士人在处理"仕"、"隐"矛盾时,无法摆脱悬置头顶的"庙堂"观念。晚唐五代士人的"情隐"观将具有某种叛经离道色彩的"情"引入其隐逸价值体系之中,从而打破了隐逸思维"独善"、"兼济"的政治魔咒。这种"情隐"观由晚唐杜牧开启,李商隐、温...
关键词:晚唐五代 士人群体 “情隐”观 
论西晋诗学被引量:8
《文学评论》2011年第5期40-48,共9页曹旭 王澧华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批准号11BZW019);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成果(批准号10YJA751006);上海市重点学科中国古代文学成果(项目编号S30403)
本文从西晋诗学的展开、西晋诗学的特征、西晋诗学产生的原因、西晋诗学的意义四方面,论证了西晋诗学的内涵在于:众多有才华的诗人创造了新的诗歌美学;以才高辞赡、举体华美、如翔禽之有羽毛、衣被之有绡縠的诗歌,形成了新的诗歌经典;...
关键词:西晋太康 诗学 诗歌美学 建安风骨 初唐诗歌 诗歌发展 形式美学 诗歌精神 
辞赋遗传与宫体诗新变被引量:2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3期59-67,共9页曹旭 文志华 
"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成果(10YJA751006);上海市重点学科"中国古代文学"成果(S30403)
在中国文学形式中,赋是诗的一个旁支,在历史的演变中此消彼长,互相依存、互为补充。辞赋在两汉四百年的流行过程中一度打压了诗,成了一个时代文学的主体样式,对后世的诗歌产生了或多或少的影响。作者通过对战国以来辞赋和宫体诗的文本解...
关键词:宫体诗 辞赋 继承 关系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