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3XMZ064)

作品数:11被引量:21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荀利波陈伟李志伟李关平胡发稳更多>>
相关机构:曲靖师范学院上海师范大学云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华东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文山学院学报》《文艺评论》《古汉语研究》《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更多>>
相关主题:文化适应少数民族杂居文化认同文化变迁更多>>
相关领域:社会学经济管理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文学生态学研究——基于学术史梳理的讨论被引量:5
《文艺评论》2017年第12期66-76,共11页荀利波 
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滇黔桂杂居少数民族文化适应研究"(项目编号:13XMZ064);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科研项目"西南大后方诗歌文学生态研究"成果
生态学自获得发展以来,似乎就已经因其对生命本身的关注而担负起了重要而广泛的使命,以至于它在多个学科领域都成为了被参照、借用、嫁接的思想和理论范式,并催生和拓展了新的研究视域。而一百五十余年的“生态学”发展,
关键词:生态学 学术史 文学 
崛起的边地:文学桂军“剑客”现象论
《当代文坛》2017年第5期105-108,共4页荀利波 杨剑龙 
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滇黔桂杂居少数民族文化适应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3XMZ064;教育部西部课题“后现代背景下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的基本状态与价值”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5XJA751004
相隔18年的"广西三剑客"与"广西后三剑客"成为广西文坛独特的"剑客"现象。广西作家们善于在被"边缘化"的困窘中隐忍、蓄力,借力民族文化浓郁、地域特征鲜明的文化个性,逐渐在诗歌、小说及影视文学等方面取得了创作实绩。但同时,走出边...
关键词:边地 文学桂军 广西三剑客 广西后三剑客 
《华英捷径》音系研究被引量:5
《古汉语研究》2017年第1期60-66,共7页陈伟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西部和边疆地区项目"近代传教士西南官话文献的语言学研究"(14XJC740002);云南教育厅项目"近代西南官话语音研究"(2015Y429);国家社科西部项目"滇黔桂杂居少数民族文化适应研究"(13XMZ064)
1910年出版的《华英捷径》是一部供西方人学习西部官话用的教材。文章根据教材中的罗马字注音材料,整理出它的音系,并论证该音系的基础方言是20世纪初期的四川官话,再与《西蜀方言》比较,看其语音变化。
关键词:《华英捷径》 阿蒙森 四川官话 传教士 
哈尼族青少年的文化适应及其心理效应被引量:2
《广西民族研究》2016年第3期94-104,共11页胡发稳 李丽菊 荀利波 
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滇黔桂杂居少数民族文化适应研究”(13XMZ064)
文化适应是多民族国家社会融合的普遍现象,这种文化调适对人们的环境适应具有促进和消极双重作用。文章采用问卷调查法,对云南省特有跨境而居的哈尼族青少年样本施测,然后基于869个有效样本数据,分析了他们的文化适应结构,及其与学校生...
关键词:哈尼族 青少年 文化适应 学校适应 
少数民族对生态环境的文化适应策略——基于云南傣族、彝族、纳西族居住习俗的典型分析被引量:2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2期8-11,共4页荀利波 李关平 
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滇黔桂杂居少数民族文化适应研究(13XMZ064)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的根基,人类依赖自然,更需要适应自然,所以人类文化在深层机制上都带有生态因素的烙印,具有很强的适应性。云南作为人类的起源地之一,同时也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聚居地,由于特殊的生存环境和历史积淀,使得云南成了...
关键词:少数民族 生态环境 文化适应 文化现象 
杂居少数民族的习俗变迁与文化适应——以马龙县月望乡苗族婚俗变迁为例被引量:2
《怀化学院学报》2016年第1期12-15,共4页荀利波 李志伟 
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滇黔桂杂居少数民族文化适应研究"(13XMZ064)
随着社会发展,族际交往的加深,杂居各民族在文化上的相互影响日益突出。马龙县月望乡是苗族、彝族、汉族传统杂居地,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文化传统,杂居各民族文化上也相互影响。以月望苗族婚俗为考察对象,经研究发现,苗族文化在发展进...
关键词:少数民族 习俗变迁 文化适应 苗族 
文化适应研究述评——以滇黔桂杂居少数民族为中心的讨论被引量:2
《黑龙江民族丛刊》2015年第1期122-127,共6页荀利波 
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滇黔桂杂居少数民族文化适应研究"(13XMZ064)成果;云南省"云南民族文化与文学理论研究创新团队"资助项目
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文化多样性及其文化适应问题随着社会发展而长期存在。滇黔桂三地毗邻,是全国少数民族类别最多、分布最广泛的地方,以滇黔桂杂居少数民族为中心,探讨他们是如何适应变化中的外在环境、如何适应他民族文化和...
关键词:文化适应 杂居少数民族 文化变迁 文化认同 
散、杂居少数民族概念辨析被引量:1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1期1-4,共4页荀利波 关云波 
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滇黔桂杂居少数民族文化适应研究(13XMZ064)
散、杂居少数民族是当前中国民族学、社会学等领域研究的重要对象,从上个世纪90年代一直延续至今,并将在今后较长一段时期内持续受到关注。我们通过十余年中国知网载文篇名中含散、杂居少数民族及相关概念的名称使用及其内涵的梳理发现...
关键词:少数民族 人口分布 散居少数民族 杂居少数民族 
麻栗坡壮族歌咏文化传承方式变迁研究被引量:2
《文山学院学报》2013年第5期11-14,共4页荀利波 王仙庆 
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滇黔桂杂居少数民族文化适应研究"(13XMZ064)阶段性成果
文山州麻栗坡县是云南壮族聚居地之一,民族文化氛围浓郁,壮族歌咏文化是其中最具民族特征的艺术样式之一。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及其影响的不断加深,壮族歌咏文化在传承方式上发生了极大变化,导致了传承人的断层、文化主体联系的断层及传...
关键词:麻栗坡 壮族歌咏 文化传承 文化断层 
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的文化变迁与认同问题研究述评与讨论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5期25-27,53,共4页荀利波 关云波 
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滇黔桂杂居少数民族文化适应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3XMZ064)
全球化带来全世界发生变化的同时,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对外交往与联系得到加强,使得社会开放程度、文明程度、文化发展程度不断深化,学术界不仅注意到了全球化对世界的影响,也在分析全球化对民族及其文化的影响,并形成了大批宏观和微...
关键词:西南边疆少数民族 文化变迁 文化认同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