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8BZW036)

作品数:10被引量:26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张玉璞曹春茹更多>>
相关机构:曲阜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东岳论丛》《孔子研究》《中国文学研究》更多>>
相关主题:儒佛道三教合一中隐仕隐心态朝鲜诗人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三教融摄与宋代士人的迁谪心态——以苏轼为中心的考察被引量:1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2期92-103,共12页张玉璞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三教融摄与宋代士人心态及文学创作"(项目批准号:08BZW036);山东省社科规划研究项目"‘三教合一’与宋代诗歌研究"(项目批准号:07CWXJ08)的阶段性成果
"三教合一"是宋学最为显著的特征。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宋代士人对儒、佛、道三教人生哲学兼摄、融会,形成了一种宽厚而灵活、执著又通达的处世心态和人生哲学。与"不善处穷"的唐代谪臣如韩愈等相比,宋代士人在谪居期间,往往能积极吸纳...
关键词:三教合一 宋代士人 人生哲学 迁谪心态 
传统仕隐观念与宋前士人的仕隐心态与行为被引量:1
《东岳论丛》2017年第12期20-27,共8页张玉璞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三教融摄与宋代士人心态及文学创作"(08BZW036)
在传统的仕隐观念中,儒家虽主张"有道则见,无道则隐",但最终目的还是"仕","隐"不过是一种暂时的退避策略。道家基于其对社会现实的彻底否定,主张隐遁避世,全身远祸。出世的佛教虽然在其不断中国化的过程中日渐世俗化,但其本质上仍然是...
关键词:儒佛道 仕隐观念 宋前士人 仕隐心态 “中隐” 
此心安处是吾乡——苏轼之迁谪历程与谪居心态被引量:3
《齐鲁学刊》2015年第6期126-132,共7页张玉璞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三教融摄与宋代士人心态及文学创作"(08BZW036);山东省社科规划研究项目"‘三教合一’与宋代诗歌研究"(07CWXJ08)
在宋代,最能代表文人士大夫成熟、稳定的谪居心态的是苏轼。其一生三黜,依次被贬至黄州、惠州、儋州。在长期的贬谪生活中,苏轼积极吸纳佛、道思想中利于精神超越、利于生存需要的合理因素以涵养自己对抗苦难、摆脱困境的心理素质和文...
关键词:苏轼 迁谪历程 谪居心态 
朝鲜诗人对陈与义诗歌的接受被引量:1
《中国文学研究》2014年第1期124-128,共5页曹春茹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三教融摄与宋代士人心态及文学创作"(08BZW036);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清代中朝诗歌交流研究"(11YJC751073)阶段性成果
陈与义诗歌以学杜为主,转益多师,风格多样,又充满爱国忧民的情感,因此受到朝鲜诗人的关注。他们积极接受陈诗的创作形式、诗语和典故,也接受了陈诗多样的风格和情感。虽然在接受的过程中偶有讹误的现象,但并没有影响陈与义诗歌对朝鲜汉...
关键词:朝鲜诗人 陈与义诗歌 接受 
朝鲜诗人申纬对苏轼及其诗歌的接受被引量:1
《齐鲁学刊》2013年第6期119-124,共6页曹春茹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朝鲜诗家论明清诗歌"(10FWW004);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三教融摄与宋代士人心态及文学创作"(08BZW036);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清代中朝诗歌交流研究"(11YJC751073)
苏轼及其诗歌在朝鲜半岛影响十分深远,朝鲜朝后期诗人申纬就深受其影响。申纬接受、学习苏轼与其中国朋友崇苏派诗人翁方纲、吴嵩梁的影响有关。他设苏斋、读苏诗、集苏诗,还收集东坡画像,生活上也模仿东坡情趣。在诗歌创作上,申纬十分...
关键词:朝鲜诗人 申纬 苏轼 诗歌 接受 
朝鲜文人对苏轼儒道释思想的接受与批判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2期129-134,共6页曹春茹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三教融摄与宋代士人心态及文学创作"(项目编号:08BZW036);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清代中朝诗歌交流研究"(项目编号:11YJC751073)阶段成果
随着宋朝与高丽的友好往来,苏轼儒道释兼容的思想随其诗文传入朝鲜半岛。朝鲜文人不仅学习、模拟苏轼的创作,还十分关注他的三教融和思想,对其接受或批判。受武人执政和士祸震慑的文人能够接受苏轼儒道释兼容的思想,他们认为这使苏轼的...
关键词:朝鲜文人 苏轼 儒道释 接受 批判 
白居易融会三教的“中隐”思想及其仕隐心态被引量:6
《齐鲁学刊》2012年第4期119-123,共5页张玉璞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三教融摄与宋代士人心态及文学创作"(08BZW036);山东省社科规划研究项目"‘三教合一’与宋代诗歌研究"(07CWXJ08)
白居易的"中隐"思想是对传统仕隐观念的继承、整合和发展,其本质上既区别于隐于山林的"小隐",也与隐于朝市的"大隐"不同,而是隐于地方官、散官、闲官。它巧妙地平衡了集权专制与士大夫独立意识之间的矛盾,是一种能在入世与出世间进退裕...
关键词:白居易 中隐 吏隐 儒佛道 仕隐心态 
唐宋帝王的三教融合思想
《东岳论丛》2012年第7期182-184,共3页张玉璞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三教融摄与宋代士人心态及文学创作"(08BZW036);山东省社科规划研究项目"‘三教合一’与宋代诗歌研究"(07CWXJ08)
在唐宋时期三教融会、"三教合一"的文化思潮中,封建帝王在其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为了加强思想文化上的钳制,统治者对儒、道、佛采取了分别利用的态度。一方面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另一方面又以佛、道为官方意识形态的重要补充,推...
关键词:唐宋帝王 儒佛道 三教融合 
宋代“三教合一”思潮述论被引量:12
《孔子研究》2011年第5期107-116,共10页张玉璞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三教融摄与宋代士人心态及文学创作"(项目编号:08BZW036);山东省社科规划研究项目"‘三教合一’与宋代诗歌研究"(项目编号:07CWXJ08)之阶段性成果
宋代的"三教合一"思潮是在两个层面上展开的:一是政治的、道德伦理的层面,强调三教在社会教化、国家治理方面的功用是一致的;二是学术理论的层面,主要表现为儒、佛、道三教中心义理的相互融合、吸纳。佛、道二教的一些基本观点和方法为...
关键词:宋代 儒佛道 三教合一 
宋前儒佛道三教关系述论被引量:2
《齐鲁学刊》2011年第2期11-17,共7页张玉璞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三教融摄与宋代士人心态及文学创作"(08BZW036);山东省社科规划研究项目"‘三教合一’与宋代诗歌研究"(07CWXJ08)
佛教自传入中国,就在与儒、道不断的冲突、论争与交流中发生并实现着三教的融会。佛教初传时期的经籍翻译中就融会、吸收了中国传统的哲学、伦理和宗教观念,特别是其中的儒化、道化倾向非常明显。两晋时期的玄佛合流,实际上已初具三教...
关键词:宋代以前 儒、佛、道 三教融会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