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8BZW027)

作品数:7被引量:15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熊良智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文学遗产》《中国文学研究辑刊》《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中华文化论坛》更多>>
相关主题:楚辞口头传统文人创作一家之言文学传记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7
视图:
排序:
口头传统与文人创作——以楚辞的诗歌生成为中心被引量:7
《中国社会科学》2016年第8期159-183,208,共25页熊良智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08BZW027)成果之一
"集体"创作的早期诗歌如何发展演变成文人的创作,楚辞的诗歌生成给我们的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启示。楚辞重复的诗句占《楚辞章句》全书诗句总数的12%左右,这并非个别的修辞现象,而是诗歌的创作方式。楚辞"重著"的言说方式,是口头文学到文...
关键词:楚辞 重著 诗型 口头传统 文人创作 
楚辞的叙述视角被引量:2
《社会科学战线》2015年第1期134-142,共9页熊良智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8BZW027)
楚辞以第一人称方式展开叙述,呈现出了多种多样的叙述视角,使得主人公、叙述者、作者的声音交织在一起。作为作家文学,楚辞作者明确的身份、人生遭遇、历史处境,为我们提供了分辨作者、叙述者、人物视角的可能,展现了楚辞创作中直接的...
关键词:楚辞 叙述视角 自身故事 叙述声音 拟骚作品 
司马迁《屈原贾生列传》的“一家之言”被引量:3
《文学遗产》2013年第1期15-26,共12页熊良智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楚辞的传播形成与作家文学的诞生》(08BZW027)阶段性成果
考察《史记》采录史料的来源和方法,联系全书的体例和司马迁著述的思想宗旨,可以充分理解《屈原贾生列传》的立传意义和价值,消除传中的质疑。作为一篇历史著作,又是传记文学,司马迁通过屈原、贾谊的身世遭遇,寄托了他关于君臣知...
关键词:《屈原贾生列传》 史料 文学传记 合传 
《楚辞》本书的经传问题
《中国文学研究辑刊》2012年第2期7-19,共13页熊良智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楚辞的传播形成与作家文学的诞生》(项目批准号:08BZW027)阶段性成果
《楚辞》中《离骚》称经,是汉代已有的成说。其他作品区分为传,则是在宋代疑经变古的学理背景下,由重编《楚辞》篇目次序建构的新的编纂体例。清理宋代《楚辞》文献形态上发生的这次变化,不仅可以澄清多年来学界在这一问题上的猜测与误...
关键词:《楚辞》   文献形态 文学思想 
楚辞作品的早期传本被引量:1
《中华文化论坛》2011年第6期57-64,共8页熊良智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8BZW027)中期成果之一
宋玉《九辩》以及汉初拟骚作品提供的屈原、楚辞作品的信息,可以弥补先秦文献记载的缺失。印证《汉书.地理志》的记载,可以认识楚辞在战国、文、景、武帝不同时代的流传的篇目,结合《淮南子》书中有关楚辞诗句的化用和刘安作《离骚传》...
关键词:楚辞 早期传本 刘安《淮南子》 《汉书·地理志》 
“窃攀屈宋”与杜甫的创作人生被引量:1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4期82-88,共7页熊良智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楚辞的传播形成与作家文学的诞生"(编号:08BZW027)中期研究成果之一
杜甫成为伟大的诗人,不仅在于他转益多师,"尽得古今之体势",而且更在于他有自觉的艺术追求。而这种"自觉"又不仅仅表现在"技巧"、"功夫"方面,更重要的是他将诗人作为了人生价值的实现目标。这当然是与诗人诗为"家事"的自豪、"窃攀屈宋"...
关键词:杜甫 自觉主体 屈宋 接受视野 
拟骚作品的接受与传播被引量:1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4期74-80,共7页熊良智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楚辞的传播形成与作家文学的诞生>(批准号:08BZW027)的阶段性成果
通过清理《九辩》以及汉代拟骚作品中有关屈原及楚辞作品的流传,可以了解战国至西汉初期楚辞作品流传的具体篇目和屈原的遭遇事迹,由此形成的以屈原为中心的楚辞文学的传统,可以弥补先秦、汉初文献记载的缺失。特别是其中大量的诗句因袭...
关键词:屈原 拟骚作品 接受 传播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