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3ZD087)

作品数:11被引量:56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张小刚朱丽双荣新江毕波刘子凡更多>>
相关机构:敦煌研究院北京大学兰州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文献》《中国经济史研究》《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创意设计源》更多>>
相关主题:敦煌壁画归义军供养人画像药师玄奘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化科学哲学宗教艺术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敦煌壁画中两种于阗历史传说故事画新考被引量:1
《西域研究》2021年第2期73-79,171,共8页张小刚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敦煌与于阗:佛教艺术与物质文化的交互影响”(项目编号:13&ZD087);甘肃省文物保护科学和技术研究课题“敦煌考古史研究”(项目编号:GWJ201814)的阶段性成果
于阗是佛教东传的重要中转站,曾是古代大乘佛教的中心。为了更好地发展佛教,抬高本地佛教在世界佛教体系中的地位,促进佛教在民间的广泛传播,于阗佛教徒们编造了大量与当地有关的神异传说和感通故事。公元9~10世纪时敦煌与于阗关系密切...
关键词:敦煌壁画 石窟 于阗 供养人画像 归义军 李圣天 
10世纪于阗的对外物质交流被引量:1
《西域研究》2020年第1期96-107,172,共13页朱丽双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敦煌与于阗:佛教艺术与物质文化的交互影响”(项目编号:13&ZD087)的阶段性成果。
10世纪时于阗与其周边政权及中原地区存在广泛的物质交流网络。于阗与西域其他绿州政权物质交流的形式有互赠礼品和直接贸易两种可能。于阗与中原政权之间的物质交流,早期以进贡为主,10世纪中叶以后则发生了从进贡到进贡与私易并行的变...
关键词:于阗 物质文化交流 10世纪 
9世纪于阗的法灭故事被引量:1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5期152-161,共10页朱丽双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敦煌与于阗:佛教艺术与物质文化的交互影响”(13&ZD087)
佛教于俱闪弥国最后灭尽的故事,最初可能编纂于西北印度或其周边地区,今保存在汉语、藏语、于阗语等各种语言的佛经中。其中有三种藏文文献和于阗有关,即《阿罗汉僧伽伐弹那授记》《于阗阿罗汉授记》和P.t.960《于阗教法史》。与早期法...
关键词:于阗 法灭故事 藏文文献 
莫高窟第246窟研究被引量:6
《敦煌研究》2019年第3期1-16,共16页陈菊霞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敦煌与于阗:佛教艺术与物质文化的交互影响”(13&ZD087)
莫高窟第246窟四壁的千佛是依据与S.4601(贤劫千佛名经》(卷上)和北848《贤劫千佛名经》(卷下)相近的敦煌分卷本《佛说贤劫千佛名经》而绘制。该窟的中心柱塑像意在表达十方三世思想。该窟甬道绘十地菩萨。第246窟所绘塑的这些题材与敦...
关键词:莫高窟 第246窟千佛十方三世 菩萨戒 
在敦煌居留的于阗人的法华信仰被引量:1
《敦煌研究》2019年第2期27-31,共5页张小刚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敦煌石窟于阗图像研究"(12XKG008);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敦煌与于阗:佛教艺术与物质文化的交互影响"(13&ZD087);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2014年留学人员科技活动项目择优资助"
中国中古时期于阗与敦煌两地都十分流行法华信仰。五代宋初时有不少于阗人在敦煌居留,在当地留下了关于法华信仰的一些遗存。
关键词:敦煌壁画 莫高窟 于阗 归义军 《法华经》 
古代于阗的一种织物——白氎被引量:8
《中国经济史研究》2018年第3期162-170,共9页毕波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敦煌与于阗:佛教艺术与物质文化的交互影响"(批准号:13&ZD087)阶段性成果之一
根据汉文传世文献记载,古代于阗的衣物用料种类多样,如丝、毛等均在和田出土的汉文、于阗文及其他胡语文书有所印证。不过,玄奘所记于阗棉织物"白氎",在出土文书中却一直未见其踪。本文指出,"白氎"可能对应的就是于阗语文书中的pe'mīna...
关键词:于阗 织物 白氎 出土文书 
贞观年间的丝路往来与敦煌翟家窟画样的来历被引量:18
《敦煌研究》2018年第1期1-8,共8页荣新江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敦煌与于阗:佛教艺术与物质文化的交互影响"(13&ZD087)
敦煌莫高窟第220窟是初唐时期开凿的重要石窟,根据窟内发愿文和题记以及相关史料可知,该石窟开凿于太宗贞观十六年(642)至高宗龙朔二年(662)间。其主室的众多经变画,特别是北壁一排七身药师佛立像和东壁维摩诘经变中与阎立本《历代帝王...
关键词:敦煌莫高窟 翟家窟 玄奘 刘德敏 药师佛像 帝王图 
再论敦煌石窟中的于阗国王与皇后及公主画像——从莫高窟第4窟于阗供养人像谈起被引量:11
《敦煌研究》2018年第1期48-61,共14页张小刚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敦煌石窟于阗图像研究"(12XKG008);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2014年留学人员科技活动项目择优资助";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敦煌与于阗:佛教艺术与物质文化的交互影响"(13&ZD087)
莫高窟第4窟东壁门南于阗皇室供养人画像的身份分别是于阗国王尉迟苏罗及其皇后阴氏、两位于阗公主及两位婢女。榆林窟第31窟甬道北壁所绘的男女供养人像也是尉迟苏罗与阴氏夫妇。莫高窟第4窟内其他汉装男女供养人像可能均为敦煌阴氏家...
关键词:敦煌壁画 莫高窟 于阗国王 归义军 阴氏家族 供养人画像 
敦煌壁画中于阗白衣立佛瑞像源流研究
《创意设计源》2018年第1期21-30,共10页张小刚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敦煌石窟于阗图像研究"(项目编号:12XKG008);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敦煌与于阗:佛教艺术与物质文化的交互影响"(项目编号:13&ZD087)阶段性成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2014年留学人员科技活动项目择优资助"
在敦煌壁画中,于阗白衣立佛瑞像图题材丰富、数量众多,背光中布满化佛或者头上戴冠系带是其显著特征;在和田地区考古遗迹、石窟壁画中发掘的白衣立佛可推断为敦煌壁画中相关造像的原型;而这种背光中布满化佛造像样式,可能与舍卫城神变...
关键词:佛教美术 敦煌壁画 于阗白衣立佛瑞像 
唐代书信缄封考--以中国人民大学藏和田出土书信文书为中心被引量:3
《文献》2015年第5期48-68,共21页刘子凡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敦煌与于阗:佛教艺术与物质文化的交互影响”(项目编号:13&ZD087)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藏和田文书中,有相当数量的唐代书信封皮及背面写有封题的书信,为唐代书信缄封方式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证据。本文主要使用这些材料,并参考库车、吐鲁番、敦煌等地出土相关文书,在一定程度上复原出加封皮直封和随信折封...
关键词:唐代 书信 缄封方式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