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08JC75017)

作品数:5被引量:2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李广琼更多>>
相关机构:华南理工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求索》《学术论坛》《伦理学研究》《中国文学研究》更多>>
相关主题:学衡派理论渊源新人文主义伦理道德观伦理道德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5
视图:
排序:
伦理道德与文学批评的把度——以学衡派为中心被引量:1
《求索》2013年第7期98-100,共3页李广琼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08JC75017);中央高校专项资金华南理工大学重点项目(2009SZ0009)
在学衡派身上,透射出伦理道德与文学批评的纠缠与胶着。他们坚持道德为宗的文学批评原则,主张"义理之学"与"以理制情"。这种倾向受传统文论和新人文主义的双重影响,究其实质,所提倡的"道德"不是"文以载道"的"道",而是新人文主义所标榜的...
关键词:伦理道德 文学批评 学衡派 
科学与人文之间——论学衡派的科学观
《学术论坛》2013年第11期142-147,共6页李广琼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学衡派与新人文主义中国化"(08JC75017);中央高校专项资金华南理工大学重点项目"媒介传播与社会时尚互动关系研究"(2009SZ0009)
学衡派坚持"物质之律"与"人事之律"有别、"道德为体,科学为用"、以人文阐释批评科学实证,这是他们关于科学与文化、科学与道德、科学实证与人文研究的观点。学衡派的科学观深受新人文主义的影响,是新人文主义思想中国化的实践。在科学...
关键词:学衡派 科学观 新人文主义 
论学衡派的伦理道德观被引量:1
《伦理学研究》2013年第1期48-54,共7页李广琼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学衡派与新人文主义中国化"(项目编号08JC75017);中央高校专项资金华南理工大学重点项目"媒介传播与社会时尚互动关系研究"(项目编号2009SZ0009)
学衡派希冀以文化救国,对处于根本变化和社会危机中的中国进行了道德谋划,在综合儒家伦理思想与西方伦理思想的基础上确立了自己的伦理道德观。其伦理道德观的主要内容包括"以理制欲"的心性观、道德为政治之本、道德为文化之本、道德为...
关键词:学衡派 伦理道德观 理论渊源 
白话新诗之争——论学衡派的诗歌观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6期69-73,共5页李广琼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学衡派与新人文主义中国化(08JC75017);中央高校专项资金华南理工大学重点项目:媒介传播与社会时尚互动关系研究(2009SZ0009)
在新文化运动白话诗歌的论争中,学衡派对白话诗歌批评集中在白话可否入诗,以及格律可否偏废这两个主要方面。学衡派认为诗歌语言应是工具和本体的统一,反对白话入诗;认为格律为诗之本能,诗歌必须坚持格律;坚持"以新材料入旧格律"的诗歌...
关键词:学衡派 诗歌观 白话新诗 
自主选择与理论渊源——学衡派对新人文主义的接受方式和接受形态
《中国文学研究》2009年第3期89-93,共5页李广琼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学衡派与新人文主义中国化"(08JC75017)的阶段性成果
学衡派与新人文主义在人生哲学与文化取向上存在某种天然契合,在契合的前提条件下,学衡派在美国纷纭众多的思想中自主选择了新人文主义,新人文主义对学衡派文化思想的形成是一种文化资源理论渊源性的影响。学衡派对新人文主义的接受过程...
关键词:学衡派 新人文主义 自主选择 理论渊源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