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观

作品数:347被引量:335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张大为罗振亚周航吕进张洁宇更多>>
相关机构:南开大学首都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武汉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河北省文化艺术科学规划项目宁夏回族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高校新诗教育主渠道现状扫描与困境突破
《教育思想理论研究》2025年第1期82-84,共3页杨陈刚 
滇池学院校级科研项目“大学语文课程中中国新诗教学的反思与改进”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23XJ04)。
高校文学公共课程作为新诗教育的主渠道,在学生和民众理解、接受、欣赏新诗上一直没有取得明显的成果。学生新诗基础薄弱,对新诗兴趣不浓;课堂教学中新诗占比过小,教学效果有限;教师新诗素养比较匮乏,公共课程的辅助性性质也让新诗教育...
关键词:新诗教育 公共课 诗歌观念 旧体诗词 
论王爱红亦截句
《当代教育》2024年第4期181-183,共3页呼岩鸾 
周作人1923年出版《自己的园地》一书,收文艺批评多篇。著名文学史家阿英(1900—1977年。钱杏邨,左联领导人之一,鲁迅的战友)评为:“确立了中国新文艺批评的础石,同时也横扫了当时文坛上反动势力的‘学衡派’的封建思想”。周作人的文...
关键词:钱杏邨 中国新文艺 学衡派 周作人 阿英 文艺批评 文学史家 诗歌观 
“断裂”与“契机”:早期网络诗歌观察
《当代文坛》2024年第5期180-185,共6页张颖 
西南科技大学文学与艺术学院一流专业建设培育项目“当代网络诗歌发展研究”阶段性成果;西南科技大学国家社科基金培育项目“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现代史诗’与民族国家建构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3sxb069。
中国网络诗歌已走过了近三十年时间,这期间从生成到如今的蓬勃发展历经数轮迭代,网络诗歌研究随之从1990年代末开始兴起,直至2015年左右形成高峰,之后逐渐走向常态化。我们对网络诗歌现象的关注从最初的兴奋走向了当下的沉静观察,对相...
关键词:早期网络诗歌 新诗传统 “90年代诗歌” 
朝向众多未来的诗学——论张伟栋的当代诗研究
《南方文坛》2024年第4期54-59,共6页冯强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泰伯》一栋伟大的建筑物必须从不可测量的元素开始,然后用可测量的方式进行设计,最后的成品必须是不可测量的。——刘易斯·康(1)“真正伟大的新诗诗人必然是古典、浪漫与现代汇流的结果”如果将朦...
关键词:第三代诗歌 日常生活叙事 本体意识 先锋诗 诗歌语言 诗歌观念 成于乐 存在主义 
唐前七言诗体的演进--兼论七古艺术形式的革新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4年第3期112-120,共9页韩达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制度史视野下的唐代诗歌教育研究”(21CZW019)。
在诵读节奏与审美追求的双重主导下,七言句式由四三结构统摄了其他的节奏类型,促进了早期七言体整饬的齐言形制和句句押韵格式的应用。但其“单”“瘦”的审美特征也限制了其表现维度和抒情能力。魏晋诗人通过重新引入乐府杂言句式,以...
关键词:唐前 七言体 句式节奏 诗歌观念 艺术革新 
白之的中国诗歌译介研究
《外国语文研究》2024年第2期72-82,共11页魏远东 
白之在美国汉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上的杰出贡献使其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白之的中国诗歌译介,作为其汉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未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应有关注。本文以白之的《中国文学选集》为中心,系统分析白之的诗歌...
关键词:白之 诗歌观 翻译特点 
“解诗学”:诗学的与历史的——谈谈对孙玉石先生“重建中国现代解诗学”的理解被引量:1
《文艺争鸣》2024年第2期34-39,共6页张洁宇 
一、“重建”的“现代”意义。1987年,孙玉石先生首次提出“重建中国现代解诗学”。他说:朱自清先生是中国现代解诗学最早的倡导者。……他随着时代与艺术的发展而更新自身的诗歌观念,提出了多元化的新诗审美判断和价值判断的尺度,从宏...
关键词:新诗发展 诗歌观念 孙玉石 现代解诗学 审美判断 朱自清先生 理论化 多元化 
陈师道诗论“拙”考
《大众文艺(学术版)》2024年第4期39-41,69,共4页张朝焜 
“宁拙毋巧,宁朴毋华,宁粗毋弱,宁僻毋俗”代表陈师道之“拙”的诗学观。然而其中的“拙”为何意,在《后山诗话》中似无迹可寻。通过对《后山诗话》内“工”“拙”之别的判断、黄庭坚与宋诸家之“工拙”观与杜诗观的对比分析,我们得以...
关键词:陈师道  诗歌观念 举证分析 
理解诗歌中蕴含的哲理
《初中生辅导》2024年第3期9-9,共1页
考点概述诗歌除了能抒情,还能叙事、说理等。融入哲理,可使诗歌深刻凝练,隽永耐读。现代诗歌的发展呈现出抒情色彩越来越少、说理性越来越强的特点,加上表达手法的晦涩、诗歌观念的繁杂,使得现代诗歌越发难懂。理解诗歌中蕴含的哲理是...
关键词:抒情色彩 诗歌鉴赏 现代诗歌 表达手法 诗歌观念 哲理 
薛宝钗诗观及其实践价值
《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年第6期9-14,共6页钱志富 毛佳怡 
曹雪芹《红楼梦》中塑造的典型人物薛宝钗,是一位富有诗才的青年女性。薛宝钗不仅在貌上“艳冠群芳”,不输林黛玉,诗才上更是与林黛玉旗鼓相当,堪称卓绝,尤其令人惊异的是,薛宝钗还有一套实践性很强的诗歌观念。薛宝钗诗歌观第一条是,...
关键词:薛宝钗 诗歌观 实践价值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