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2BZJ006)

作品数:10被引量:22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王德朋更多>>
相关机构:辽宁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学习与探索》《文史哲》《中国农史》《北方文物》更多>>
相关主题:金代佛教佛教政策历史渊源渊源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农业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论金代佛教的历史渊源被引量:5
《兰州学刊》2018年第9期56-66,共11页王德朋 
2017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辽代佛教研究"(项目编号:17BZJ016);2012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金代佛教研究"(项目编号:12BZJ006)
金代佛教发展有深刻的历史渊源。萨满信仰为女真人提供了最初的宗教体验,从而为女真人接受佛教奠定了经验基础。辽代建造的佛教寺院为金代佛教传播提供了空间依托,辽亡后,大量高僧入金促进了金初佛教的发展。靖康之变前后,北宋佛教对金...
关键词:金代 佛教 历史 渊源 
三教合一在金代的新发展被引量:1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1期131-138,共8页王德朋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金代佛教研究"(12BZJ006)的研究成果之一
金代的三教合一思潮,在国家政策层面表现为三教并用。崇儒重玄,扬佛尊道是金代统治集团的一项重要国策;在宗教理论层面表现为三教融合,儒释道都试图从对方的理论中汲取营养,以便更好地丰富、完善自己的学说;在个人信仰层面表现为三教兼...
关键词:金代 儒释道 三教合一 儒学 
金代佛教寺院经济生活探析被引量:3
《中国农史》2016年第5期40-49,14,共11页王德朋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金代佛教研究"(12BZJ006)
金代寺院的财产来源以继承前代和信众施舍为多,房舎、土地、树木园林是寺院的主要资产,部分寺院还依靠借贷取利。寺院田产经营主要采取自耕、佣耕以及由"二税户"耕种等方式。遇有土地纠纷,有的由纠纷双方自行调解,有的通过诉讼渠道诉诸...
关键词:金代 佛教寺院 经济生活 
金代僧人的圆寂与安葬被引量:1
《社会科学战线》2015年第9期111-116,共6页王德朋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2BZJ006)
金代僧人在面对死亡时表现出预知生死的智慧和淡然从容的态度,所做临终偈颂传递出了悟生死的禅机佛理。僧人圆寂后,后事依照佛教传统处理。葬法上,土葬、火葬兼而有之。高僧大德往往有僧俗为之刻石立碑。金代僧人的圆寂与安葬反映了自...
关键词:金代 僧人 圆寂 安葬 偈颂 
论佛教对金代社会习俗的影响被引量:3
《北方文物》2015年第2期71-76,共6页王德朋 王萍 
2012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金代佛教研究"(12BZJ006)的阶段性成果
佛教对金代社会习俗产生了重要影响,这些影响表现为信众对寺院大量布施,各种佛教邑社纷纷建立,佛教的因果报应、积德行善思想被社会成员广泛接受并身体力行,世俗社会的命名习俗、丧葬习俗也打上了深刻的佛教烙印。
关键词:佛教 社会习俗 金代 布施 积德行事 
论金代僧官制度被引量:2
《黑龙江社会科学》2014年第4期149-152,共4页王德朋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金代佛教研究"(12BZJ006)
金朝立国后,逐渐建立起一整套比较完善的僧官制度。从中央到地方,设立专门机构负责僧务,设置都僧录、都僧录判官、都纲等职专司管理。寺院也建立起包括住持、监寺、首座等在内的僧职体系,并确立了作为一寺之主的住持的多种选差途径。僧...
关键词:金代 佛教 僧官 僧职 制度 
金代僧尼名号探析
《学习与探索》2014年第7期152-155,共4页王德朋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金代佛教研究"(12BZJ006)
金代僧尼名号有法号、师号、德号之别。法号一般是僧尼出家时由师傅所起,表尊崇佛法,劝人向善等意;师号是由国家颁赐给僧尼的特殊称号,有两字、四字、六字之分;德号主要颁授给有名望的僧尼,一般以两字为主;赐紫是帝王给予僧尼的一种特...
关键词:金代 僧尼 法号 师号 德号 赐紫 
金代贞懿皇后出家原因新议被引量:2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3期145-148,共4页王德朋 
2012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金代佛教研究"(12BZJ006)的阶段性成果
贞懿皇后出家是金代佛教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关于贞懿皇后出家的原因,绝大多数学者认为是受女真人接续婚的传统所迫。实际上,金代相关史料中关于接续婚的记载需加详细辨析方可使用,金代中期接续婚已失去了赖以存在的社会环境,而贞懿皇...
关键词:金代佛教史 贞懿皇后 接续婚 出家原因 
金代度僧制度初探被引量:3
《文史哲》2014年第2期79-86,165,共8页王德朋 
2012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金代佛教研究”(12BZJ006)的阶段性成果
金代度僧制度是对唐宋以来度僧制度的继承和发展,具体包括恩度、试经、鬻卖、私度等几个途径。在度僧数量方面,金章宗承安元年才得以规范,但并未得到认真执行。在僧人受戒年龄方面,金代大体遵行了年满二十以上方可受戒的规定。金代度僧...
关键词:金代 度僧 度僧数量 受戒年龄 
金代佛教政策新议被引量:5
《世界宗教研究》2013年第6期38-44,共7页王德朋 
2012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金代佛教研究"(12BZJ006)的阶段性成果
有金一代,佛教的社会影响不断扩大。最高统治者出于增加财政收入等方面的考虑,对佛教采取支持态度。间或出现的疑佛言论和抑佛举措都是局部的、暂时的,非连续性的。金代佛教政策的核心是利用与限制并行,但以利用为主。
关键词:金代 佛教 政策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