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1RZD071)

作品数:3被引量:11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孟和乌力吉罗康隆更多>>
相关机构:内蒙古大学吉首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云南社会科学》《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更多>>
相关主题:蒙古族草场退化科尔沁沙地社会根源沙地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社会学经济管理农业科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3
视图:
排序:
蒙古族资源环保知识的传承与应用——兼论内蒙古牧区环境与发展的关系被引量:3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14年第3期2-9,共8页孟和乌力吉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生态研究"(11RZD071)阶段性成果之一;2014年度内蒙古自治区社科联科研课题"蒙古族传统生态知识传承保护现状调查研究"(项目编号:14B14)
立足于本土资源环境知识观和生活环境主义立场,结合近几年的田野工作和环境考察资料,在参阅相关文献记载后,全面讨论蒙古族资源环保知识的传承与应用问题,显然具有特殊的意义。首先,系统介绍蒙古族资源环保知识形成的自然环境基础,进而...
关键词:蒙古族 资源环保知识 牧区环境 
文化特化与生态环境的适应——以贵州省黎平县黄岗侗族社区糯稻品种的特化为例被引量:4
《云南社会科学》2014年第2期55-61,共7页罗康隆 
国家社科重点项目"民族文化差异与区域协同发展研究"(项目号:12AMZ007);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生态研究"(项目号:11RZD071)阶段性成果之一
贵州黎平黄岗村现在还保存着珍稀糯稻品种24个。近50年来,虽然在侗区强制推行"糯改籼","籼改杂"的科技、经济、政治运动,曾使乡民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但黄岗侗族乡民仍然保留了众多的糯稻品种。这些品种是侗族乡民长期以来对所处水温、日...
关键词:侗族社区 特化 糯稻品种 生态适应 
沙地草场退化的社会根源及其本土对策——以科尔沁沙地边缘地带的两个蒙古族艾勒为例被引量:5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13年第4期139-144,156,共7页孟和乌力吉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生态研究"(11RZD071)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在内蒙古科尔沁沙地西北西拉木伦河流域半农半牧区进行的田野调查基础上,运用文化人类学和环境社会学研究方法,从土地政策的变化和移民的文化属性两个视角入手考察了处于相同生态地理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的两个牧村截然不同的两片草场,...
关键词:沙地草场退化 社会根源 本土对策 蒙古族艾勒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