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和乌力吉

作品数:14被引量:32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内蒙古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蒙古族环保知识草原理解范式下山更多>>
发文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社会学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民族高等教育研究》《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生活者视角下村民参与生态治理多维机制构建——基于内蒙古B嘎查草原生态补偿实践被引量:2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1期34-44,共11页孟和乌力吉 白云飞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北疆半农半牧区各民族生态知识交流共享研究”(21AMZ014)。
目前在北方草原牧区广泛推行实施的生态补偿政策仍延续以往政府主导、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在此政策驱动下,当地居民的主体性、参与性和积极性缺乏有效发挥渠道,客观上影响了基层农牧区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本研究首先立足位于科...
关键词:生态治理 补偿实践 生活者视角 多维机制 本土知识 
居民参与治理城市生活垃圾的路径探索——基于呼和浩特市NW小区案例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学报》2023年第4期48-59,共12页孟和乌力吉 郭春玲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北疆半农半牧区各民族生态知识交流共享研究”(项目编号:21AMZ014)。
目前国内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在初端、中端和末端环节上均存在不少需要破解的难题,总体处在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和废弃物循环利用的早期阶段。在此阶段,社区居民的主体作用尤为重要。然而在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中居民对自己所处生活环境的...
关键词:居民参与治理 城市生活垃圾 路径 
文化适应盲区及其草原生态恢复工程应用被引量:3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3期12-21,共10页杨庭硕 孟和乌力吉 张振兴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北疆半农半牧区各民族生态知识交流共享研究”(21AMZ014)。
“文化适应”概念一经斯图尔德提出,很快得到学术界的普遍响应,但具体的认识和理解却见仁见智、莫衷一是。作为一种科学的总结,必然有其适用的范围,也必然有其无法适应的空间,即文化适应必然有其无法适用的盲区。无视盲区的存在,最终会...
关键词:文化适应 盲区 草原生态恢复工程 障碍因素 
草原栖居的环境动因与社会逻辑:基于跨社区交往交流案例被引量:2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4期52-58,共7页孟和乌力吉 
北方草原聚落的栖居格局变迁体现了宏观环境结构与微观社会行动的互构过程。宏观环境结构指自然生态系统与国家政策系统;微观社会行动指跨社区交往交流与社区内部文化传承。栖居则是中观层面的"环境-社会"复合系统,它既受制于宏观环境结...
关键词:草原栖居 各民族社区 环境政策 社会交往 现代化 
游牧知识视域下“山·原”复合理解范式的应用思考
《中国民族》2017年第7期80-80,共1页孟和乌力吉 
站在本土知识和人文主义立场,以内蒙古自治区田野调查为依据,对“草原”的主流认知模式和异地想象结构进行透视,试图破解强势“草原”话语与弱势“山地”话语二元对立的结构难题,发掘山地在草原本土符号系统中的文化本义和多重功能...
关键词:本土知识 理解范式 结合应用 复合 游牧 可持续发展理念 知识结构 视域 
游牧知识视域下“山—原”复合理解范式的应用思考——基于内蒙古的田野调查被引量:4
《内蒙古社会科学》2017年第2期193-200,共8页孟和乌力吉 
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与蒙古族游牧生态知识的传承保护"(编号:14YJA850008);内蒙古民族文化建设研究工程--自治区社科规划特别项目"新巴尔虎左旗乌布尔宝力格苏木蒙古族生态知识传承现状及变迁调查"(编号:2014B001)
站在本土知识和人文主义立场,以内蒙古田野调查为依据,对"草原"的主流认知模式和异地想象结构进行透视,试图破解强势"草原"话语与弱势"山地"话语二元对立的结构难题,发掘山地在草原本土符号系统中的文化本义和多重功能,提出一种新的整...
关键词:游牧知识 “山—原”复合理解范式 应用思考 田野调查 
本科生参与式教学模式的应用及其效果分析——以环境社会学课程教学实践为例被引量:6
《民族高等教育研究》2015年第6期56-62,共7页孟和乌力吉 
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与蒙古族游牧生态知识的传承保护"(项目批准号:14YJA850008)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参与式教学模式,是指一种集教师、学生、教材、课件、讨论和实践于一体,多要素协作互动的新型教育理念和方法体系的总和。回顾国内外关于参与式教学模式及其实用效果的研究可以发现,以社会学专业中综合性和应用性较强的《环境社会学》...
关键词:本科生 参与式教学模式 应用效果 
蒙古族资源环保知识多维结构及其复合功能被引量:5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3期54-61,共8页孟和乌力吉 
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与蒙古族游牧生态知识的传承保护"(批准号:14YJA850008)阶段性成果之一
蒙古族资源环保知识是本土牧民所创造和传承的环境技能智慧。具有整体性、技能性、实践性、意识性、民间性和社区性等特点。笔者站在本土生活者主位立场,运用环境社会学、生态人类学相关知识和研究方法,对蒙古族资源环保知识的多维结构...
关键词:蒙古族 资源环保知识 多维结构 复合功能 
蒙古族资源环保知识的传承与应用——兼论内蒙古牧区环境与发展的关系被引量:3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14年第3期2-9,共8页孟和乌力吉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生态研究"(11RZD071)阶段性成果之一;2014年度内蒙古自治区社科联科研课题"蒙古族传统生态知识传承保护现状调查研究"(项目编号:14B14)
立足于本土资源环境知识观和生活环境主义立场,结合近几年的田野工作和环境考察资料,在参阅相关文献记载后,全面讨论蒙古族资源环保知识的传承与应用问题,显然具有特殊的意义。首先,系统介绍蒙古族资源环保知识形成的自然环境基础,进而...
关键词:蒙古族 资源环保知识 牧区环境 
沙地草场退化的社会根源及其本土对策——以科尔沁沙地边缘地带的两个蒙古族艾勒为例被引量:5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13年第4期139-144,156,共7页孟和乌力吉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生态研究"(11RZD071)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在内蒙古科尔沁沙地西北西拉木伦河流域半农半牧区进行的田野调查基础上,运用文化人类学和环境社会学研究方法,从土地政策的变化和移民的文化属性两个视角入手考察了处于相同生态地理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的两个牧村截然不同的两片草场,...
关键词:沙地草场退化 社会根源 本土对策 蒙古族艾勒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