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678105)

作品数:8被引量:33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陈伯超王国义朴玉顺王星毛兵更多>>
相关机构:沈阳建筑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古建园林技术》更多>>
相关主题:文化建筑文物保护文化景观多民族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艺术历史地理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8
视图:
排序:
沈阳昭陵前导部分东西跨院中建筑的营造查实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4期385-388,共4页刘冰 陈伯超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0678105)
对沈阳昭陵前导部分东西跨院进行勘察而保存下来的一份珍贵的发掘报告进行系统分析,从建筑的角度来对其建筑的布局、营造技术、建筑材料进行研究、比较和总结,最终分析出形成前导部分建筑特定形式的原因。
关键词:沈阳昭陵 前导部分 陵墓建筑 建筑材料 
沈阳故宫建筑大木构件的权衡被引量:1
《古建园林技术》2010年第4期33-35,共3页朴玉顺 陈伯超 
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项目编号:50678105)
沈阳故宫,作为举世仅存的中国少数民族地方政权宫殿,是刚刚从渔猎、采集经济转人农耕经济的满族人,按照本民族的社会制度、生活习俗和审美观念,吸收和借鉴汉族及蒙、藏等少数民族的建筑技术和艺术,设计建造出的宫殿建筑杰作。其独特的...
关键词:建筑技术 沈阳故宫 木构件 权衡 少数民族 宫殿建筑 装饰艺术 东北亚地区 
政治与经济影响下的建筑布局——沈阳故宫东路和中路建筑布局分析被引量:1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4期385-389,共5页陈伯超 王星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678105)
通过对沈阳故宫东路和中路建筑的分析,强调了骑猎经济和征战政治背景下的东路建筑与农耕经济和集权政治背景下的中路建筑特色,透视出它们背后的政治与经济背景对建筑的形成所产生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沈阳故宫 建筑布局 政治 经济 
沈阳故宫木构架中的多民族特征被引量:5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3期257-260,共4页朴玉顺 陈伯超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678105)
着眼于沈阳故宫木构架营造技术中的诸多的多民族文化融合的构架体系和构造做法,指出沈阳故宫建筑吸收和传承了中原木结构建筑的营造技术,融合了满族的民族文化,借鉴蒙、藏等少数民族的建筑技术和艺术,呈现出多民族的建筑技术的特点,对...
关键词:沈阳故宫 木构架 多民族 文化 
当代中小学校园规划建设的理念与实践——以沈阳浑南朝鲜族学校规划建筑设计为例被引量:3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3期266-268,294,共4页杨明 王国义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0678105)
从当代中小学教育理念的变化谈起,结合作者所做的投标设计,探讨了新时期中小学校园规划建设的思路与方法。
关键词:教育理念 既分又合 以人为本 地域性 
京沈清文化遗产廊道研究初探被引量:17
《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7年第2期26-30,共5页王肖宇 陈伯超 毛兵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0678105)
提出创立“京沈清文化遗产廊道”。这条廊道全长600多km,是由50余处重要的历史节点构成,其中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名录6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8处。创立并保护“京沈清文化遗产廊道”,既是保护这条线性文化景...
关键词:遗产廊道 清文化 文物保护 文化景观 
盛京城的城市构架与文化形态被引量:1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2期129-132,共4页陈伯超 王星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0678105)
通过对历史资料的查阅和分析,指出盛京城是一座极具文化内涵和城市空间特色的城市,具有内城外郭、棋盘式的城市格局以及“左祖右社,面朝后市”的功能布局等特点,它所反映出的满汉融合文化特色在中国城市建设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关键词:沈阳 盛京城 空间 格局 满族文化 文化形态 城市架构 
清代沈阳城市格局的特色研究被引量:5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期1-4,共4页王国义 李琳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0678105)
通过对历史资料的查阅与分析,结合沈阳城市地图的剖析,分析了中国理想“王城图”在沈阳内城中的映射。同时剖析了清代沈阳内城外廓的整体形态与藏传佛教曼荼罗的吻合,并通过对清前期对藏传佛教的推崇与由曼荼罗思想建立的西藏桑耶寺的...
关键词:清代 沈阳 城市格局 王城图 曼荼罗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