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9CB522802)

作品数:28被引量:153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孙蓉王均宁张成博黄伟于鹰更多>>
相关机构: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省中医药研究院天津中医药大学山东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相关期刊:《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中华中医药学刊》《药物不良反应杂志》《中华中医药杂志》更多>>
相关主题:毒性减毒水提组分标志物镇痛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吴茱萸水煎液肝毒质量标志物确认研究被引量:10
《中草药》2019年第19期4547-4555,共9页王亮 孙凯滨 吴晓文 孙蓉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中医基础理论专项资助项目课题2(2009CB522802);山东省中医药科技发展计划(2013-120);山东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2017CXGC1308);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ZR2016HQ17);泰山学者工程专项经费资助(Ns201511107)
目的对吴茱萸水煎液的肝毒质量标志物(Q-marker)进行确认研究。方法通过体外肝毒性指标和流式细胞分析对目标化合物的肝毒性进行初步研究,通过网络药理学对其作用靶点和靶器官进行预测,通过LC-MS对目标化合物3-O-反式-咖啡酰葡萄糖酸(1)...
关键词:吴茱萸 肝毒质量标志物 入血分析 网络药理学 可测性 传递性 3-O-反式-咖啡酰葡萄糖酸 4-O-反式-咖啡酰葡萄糖酸 2-O-反式-咖啡酰葡萄糖酸 
与三棱“功效-毒性-物质基础”相关的化学成分、制备工艺和质量控制研究进展被引量:4
《中国药房》2016年第33期4749-4752,共4页徐男 黄欣 孙蓉 张成博 时海燕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No.2009CB522802);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ZR2015HL117);山东省自主创新及成果转化专项项目(No.2014ZZCX02104);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No.2008GG2NS02021)
目的:为进一步开展与三棱功效、毒性相关的制备工艺和质量控制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对近年来国内外发表的三棱化学成分、制备工艺和质量控制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归纳和总结。结果:芒柄花素、山萘酚、阿魏酸、对香豆酸、香草酸等是...
关键词:三棱 功效-毒性-物质基础 化学成分 制备工艺 质量控制 
基于方剂组成统计分析的半夏减毒增效配伍规律探讨被引量:7
《中华中医药学刊》2016年第12期2838-2841,共4页张义敏 张玉修 王均宁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2009CB522802)
目的:基于有毒中药半夏的古今方剂组成统计数据,探讨其减毒增效配伍方法,为探索半夏的临床配伍规律、揭示其控毒机理、指导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构建半夏方药数据库分析平台,利用SPSS17.0多元统计软件中的因子分析,考察半夏...
关键词:半夏 减毒 增效 配伍规律 统计分析 
基于“效-毒”相关的Q-marker合理辨识与科学控制被引量:24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6年第8期1224-1231,共8页孙蓉 李晓宇 王亮 徐男 吕莉莉 
科学技术部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2009CB522802):有毒中药的毒性与功效;证候的关系基础研究;负责人:孙蓉;科学技术部"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2009ZX09502-015):中药复方药理学研究与药效评价关键技术;负责人:孙蓉;山东省科技厅自主创新和成果转化项目(2014ZZCX02104):药物安全性评价和适宜于抗肿瘤及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多靶点和复方新药成药性评价关键技术;负责人:孙蓉;山东省泰山学者工程专项经费资助;特聘专家(ts 201511107):孙蓉
有效性、安全性和可控性是药品的三大基本属性且相互联系与依托。中药"效-毒"二重性不仅是中药药性的有机组成部分,属于中药的根本属性;而且因其"多成分、多效应、多靶点、配伍应用、长期用药"等中医药特点,导致中药的可控性极端复杂,...
关键词:“效-毒”相关 质量标志物 合理辨识 科学控制 
中药不良反应与安全性的合理认知与科学评价策略被引量:3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16年第4期241-242,共2页孙蓉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2009CB522802);国家重大新药创制重大专项课题(2009ZX09502-015);山东省自主创新和成果转化项目(2014ZZCX02104);山东省泰山学者工程专项经费资助(ts201511107);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507004-03、201507004-4)
中药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瑰宝,以其独特的疗效保障了民族繁衍生息,为维护人类健康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有效性、安全性和质量可控性是药品属性的3个最基本要素,这3个因素相互联系与依托,其中安全性是决定一个药物能否进入临床...
关键词:中药不良反应 安全性 科学评价 认知 中华民族 传统文化 人类健康 药品属性 
基于古代文献的吴茱萸临床应用探要被引量:7
《西部中医药》2015年第9期37-39,共3页于鹰 王均宁 张成博 
2009年度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编号2009CB522802)
基于不同时期的文献资料,探究吴茱萸的应用沿革,指出不同历史时期,吴茱萸发挥的功用及临床运用各有特点:汉代首明温中散寒、降逆止痛之功;魏晋隋唐时期弘扬温中降逆、止泻定痛之效,提出祛痰消积之用;宋金元时期在继承前贤成就基础上,突...
关键词:吴茱萸 临床应用 历史沿革 文献研究 
基于方剂组成统计分析的山豆根减毒增效配伍规律探讨被引量:8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4年第9期2993-2996,共4页李进 王均宁 孟丽萍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No.2009CB522802)~~
目的:基于山豆根的古今方剂组成统计数据,探讨其减毒增效配伍方法,为揭示其控毒机制、指导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构建山豆根方药数据库分析平台,利用SPSS 17.0多元统计软件中的因子分析,考察山豆根与各药物(组)间的配伍关系...
关键词:山豆根 减毒 增效 配伍规律 统计分析 
魏晋至明清对中药“毒性”认知发展的文献研究被引量:7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4年第5期1344-1346,共3页于鹰 王均宁 张成博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No.2009CB522802)~~
中医药学对中药"毒性"的认知历史悠久。从魏晋至明清,对中药"毒性"的认知更加深刻全面,其显著特点是愈加强调和突出"毒-效-证"之间的关联关系,即在辨证用药的动态过程中探讨毒的内涵与特征。明确毒之内涵包括药之效能、偏性、峻利、危...
关键词:中药 毒性 发展演变 文献研究 
基于“温补脾阳”功效的附子“效—毒—证”关联研究被引量:3
《世界中医药》2014年第2期159-165,共7页栾永福 孙蓉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中医基础理论专项资助项目课题2(编号:2009CB522802)
目的:分别研究附子水提物预防或治疗给药对脾肾阳虚证大鼠发挥温补脾阳功效时的药效及其伴随毒副作用。方法:按15%大黄粉悬液每天给药剂量为8.9 g·kg-1·d-1,连续给药9 d,且附加冰水游泳致力竭的方法,制备大鼠脾肾阳虚证模型。预防实...
关键词:附子 脾肾阳虚 功效 毒性 
有毒中药吴茱萸的本草学考证被引量:6
《现代中医药》2013年第5期100-102,共3页于鹰 平静 王均宁 张成博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资助项目(2009CB522802)
历代本草几乎都有吴茱萸的相关记载。本文从吴茱萸的药性、功效主治及配伍、炮制、毒性反应及使用注意等方面进行梳理总结,以探求用药经验,总结减毒增效规律特征,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依据。
关键词:有毒中药 吴茱萸 药性 配伍 炮制 使用注意 考证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