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4BZX025)

作品数:4被引量:11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刘学智王莹珏张亲霞郑荣米文科更多>>
相关机构:陕西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宝鸡文理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更多>>
相关主题:孔子以德报怨老子冯友兰吕柟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4
视图:
排序:
论吕柟的“学仁学天”说被引量:1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4期18-22,共5页米文科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明代关学重要文献研究>(编号:04BZX025)成果之一
吕柟是明代关中之学的大儒,其思想特征主要体现于他的"学仁学天"说。一方面,本着"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吕木冉要求学者"以天为学",对各家思想学说要兼容并蓄,不偏于一端;另一方面,学者应"以仁为心",这既是"学天"的一个基本内容,也是在...
关键词:关中之学 因材施教 以天为学 以仁为心 孔子 
论明代关学的基本特征被引量:1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4期39-43,共5页张亲霞 郑荣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04BZX025)
为了把握关学在明代的发展脉络,采用历时分析和对比研究的方法,对明代关学进行了梳理整合,认为会通朱陆、敦本尚实、躬行践履、教化为本是明代关学的显著特征。但有明一代,在不同时期、不同代表人物身上这些特征也有些许差异和变化。
关键词:明代关学 基本特征 思想轨迹 
“以德报怨”儒、道辨——兼论其在现代社会的价值被引量:7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3期5-12,共8页刘学智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0 4BZX0 2 5 )
历史上尝谓“以德报怨”(或“报怨以德”)之说是老子或孔子的话语,这实属误解。“以德报怨”既非出于老子或道家,也非出于孔子或儒家,同时亦非孔、老所赞同的思想;它是春秋以降曾流行于社会上的诸种怨德相报方式中的一种,体现了德治主...
关键词:以德报怨 老子 孔子 朱熹 
冯友兰“道中庸”析被引量:2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3期20-25,共6页李似珍 王莹珏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0 4BZX0 2 5 ) ;上海市重点学科项目
冯友兰的“道中庸”从在共相层面“中庸”诠释出发,获得贯通形上形下的基础,从而使其关于人生境界学说具有了不同前人的特色。他采纳将道德理念与价值观念相结合的思路,把中庸与群己之辩、义利之辩结合起来,体现出运用逻辑分析方法于中...
关键词:冯友兰 道中庸 时中 中和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