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070420240)

作品数:6被引量:44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戴林琳盖世杰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中外建筑》《华中建筑》更多>>
相关主题:北京南锣鼓巷南锣鼓巷历史街区城市街道林荫道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6
视图:
排序:
大学校园城市主入口空间的整合策略及其评价模型研究被引量:3
《华中建筑》2009年第9期85-92,共8页盖世杰 戴林琳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编号:20070420240)"事件学视角下的北京历史街区公共空间发展模式研究"相关成果之一
通过实证研究的方式探讨大学校园城市主入口空间的整合策略,提出4项价值评价维度及24项价值评价因子,并在此基础上建构数值及几何评价的"CPCC模型",完成整合策略的评价及优化。旨在为研究对象及大学校园城市界面上的同类型空间提供参考...
关键词:大学校园城市主入口空间 整合策略 评价模型 
从巴塞罗那波里诺地区的改造实践探析城市的功能重构被引量:3
《中外建筑》2009年第7期31-33,共3页戴林琳 盖世杰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20070420240)"事件学视角下的北京历史街区公共空间发展模式研究"相关成果之一
2000年,巴塞罗那政府通过MMPG计划,将波里诺地区200公顷旧工业用地改造成为多功能融合的创新经济区,吸引@活动的进驻,同时维持城市扩展区的网格状肌理,实现了城市发展重心的东移。
关键词:巴塞罗那 波里诺地区 功能重构 MMPG计划 
传统街区中当代商业元素与历史文化资源的整合重构——以北京东直门内大街(簋街)环境规划设计为例被引量:6
《华中建筑》2009年第6期126-132,共7页戴林琳 盖世杰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编号:20070420240)"事件学视角下的北京历史街区公共空间发展模式研究"相关成果之一
以北京东直门内大街(簋街)为研究对象,追溯这一重要传统商业街区的历史与演变,并针对其在当前发展进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结合同类型街区的比较研究,分别从规划与设计两个层面提出解决对策与工作方法,藉此探讨介于历史文脉传承与商业活...
关键词:东直门内大街 传统商业街区 整合 重构 
北京南锣鼓巷历史街区的可持续再生被引量:16
《华中建筑》2009年第5期173-177,共5页戴林琳 盖世杰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编号:20070420240)"事件学视角下的北京历史街区公共空间发展模式研究"相关成果之一
该文结合社区营造、城市再生、可持续发展等理论,以北京市具有代表性的街区整治更新项目——南锣鼓巷为例,在对街区历史沿革和现状问题分析的基础上,阐释了南锣鼓巷再生实践的主要思路及策略,并对再生实践中的若干适用性策略作了进一步...
关键词:历史街区 可持续再生 南锣鼓巷 
大事件作用契机下巴塞罗那的城市新区建设与旧区改造探析被引量:8
《中外建筑》2009年第2期59-62,共4页戴林琳 盖世杰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20070420240)"事件学视角下的北京历史街区公共空间发展模式研究"相关成果之一
本文通过对大事件作用下巴塞罗那滨海区、历史街区等城市公共空间建设实践的总结与分析,阐释了巴塞罗那将奥运会这一城市大事件作为实现整个城市复兴的重要机遇,在推动城市新区建设与旧区改造上所运用的具体策略与方法。
关键词:大事件 城市新区建设 城市旧区改造 巴塞罗那 
“巴塞罗那经验”之城市街道解读——以兰布拉斯林荫道为例被引量:12
《中外建筑》2009年第1期55-59,共5页盖世杰 戴林琳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20070420240)"事件学视角下的北京历史街区公共空间发展模式研究"相关成果之一
兰布拉斯林荫道是巴塞罗那最著名的城市街道,经过20世纪80年代的改造,形成了充满活力的步行空间,其空间模式逐渐被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城市街道广泛运用,其步行空间的发展策略也成为"巴塞罗那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林荫道 步行空间 巴塞罗那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