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750-1950)

作品数:16被引量:8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曹炜张云峰蒋晨彧宋青王华更多>>
相关机构:苏州大学阜阳师范学院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更多>>
相关期刊:《励耘语言学刊》《长江学术》《贵州社会科学》《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更多>>
相关主题:北京话历时嬗变句法《红楼梦》复音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北京话“单”类范围副词的历时嬗变(1750-1950)
《殷都学刊》2022年第3期118-122,共5页刘冬青 曹炜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北京话虚词史(1750-1950)”(项目编号:08BYY049)的子课题“北京话副词史”的研究成果之一。
北京话(1750-1950)“单”类范围副词主要包括“单”和“单单”。“单”是“单”类范围副词的根词,是其语法功能和语法意义的主要承担者,“单单”由副词“单”生发、演变而来。文章对1750-1950两百年间,“单”类范围副词在语法意义和语...
关键词:北京话 “单2” “单单1” 历时嬗变 
北京话“已”类时间副词的历时嬗变(1750~1950年)被引量:1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3期6-11,共6页刘冬青 
2008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北京话虚词史(1750~1950)”(08BYY049)。
通过对《红楼梦》(前八十回)《儿女英雄传》《正红旗下》的考察,分析了1750~950两百年间,北京话“已”类时间副词在语法意义和语法功能上的历时演变,并揭示其相互之间的关系。一方面了解北京话(1750~1950)副词的整体面貌,另一方面打通...
关键词:北京话 “已” “已经” “已然” 历时嬗变 
北京话“比”字句及其演变(1750~1950)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1期103-108,共6页张云峰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北京话虚词史(1750~1950)"(08BYY049);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青年基金项目"近代汉语框式介词研究"(11YJC740151)
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对北京话代表小说《红楼梦》(前80回)、《儿女英雄传》、《正红旗下》中的"比"字句予以历时动态研究。"比"字句与程度副词关系极为密切,其专职化程度越来越高,集中体现在"差比"上。就"差比句"而言,谓语结构一般都比...
关键词:北京话“比”字句 “比”字句类型 差比句 演变特点 
北京话第一人称代词的历时嬗变(1750-1950)被引量:1
《励耘语言学刊》2014年第2期59-77,共19页曹炜 王华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北京话虚词史(1750-1950)”(项目编号:08BYY049)的阶段性成果
自1750年前后到1950年前后的这200年中,北京话第一人称代词系统呈现出了显著的变化,这种变化在《红楼梦》、《儿女英雄传》、《正红旗下》这三部代表性文献中得到充分的反映:《红楼梦》的第一人称代词系统有“我”、“我们”、“我等...
关键词:近代汉语 北京话 第一人称代词 句法、语义和语用 历时嬗变 
北京话三身代词的历时嬗变(1750—1950)
《长江学术》2014年第4期103-113,共11页曹炜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北京话虚词史(1750-1950)"(项目编号:08BYY049)的阶段性成果
自1750年前后到1950年前后的这200年间北京话第一人称代词和第二人称代词的历时嬗变,最直观的表现是在其家族成员的消长更替上,这种家族成员的消长更替在《红楼梦》、《儿女英雄传》、《正红旗下》这三部北京话典型文献中也得到了充分...
关键词:近代汉语 北京话 第一人称代词 第二人称代词 第三人称代词 句法、语义和语用 历史嬗变 
北京话第二人称代词句法、语义、语用的历时嬗变(1750—1950)
《阅江学刊》2014年第5期114-122,共9页曹炜 刘薇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北京话虚词史(1750-1950)"(08BYY049)
在汉语史上,第二人称代词曾经是个庞大的家族,鼎盛时期家族成员多达10多个,而1750年至1850年的这个一百年间便处于这个鼎盛时段的末期,自1850年至1950年间的这个一百年,北京话第二人称代词系统就规模而言便开始式微,主要表现为家族成员...
关键词:近代汉语 北京话 第二人称代词 句法 语义和语用 历时嬗变 
北京话指示代词的历时嬗变(1750—1950)被引量:1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3期166-174,共9页曹炜 唐甜甜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北京话虚词史(1750-1950)"(项目编号:08BYY049)的阶段性成果
从《红楼梦》时代历经《儿女英雄传》时代直到《正红旗下》时代,这两百年间的北京话指示代词系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遍及北京话指示代词的各子系统。其中近指代词系统的发展演变是极为显著的,无论是构成成员,还是句法的、语用的...
关键词:北京话 指示代词 句法 语用 演变 
北京话统称代词的历时嬗变(1750-1950)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6期106-113,共8页曹炜 蒋晨彧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北京话虚词史(1750-1950)"(项目编号:08BYY049)的阶段性成果
自18世纪中叶到20世纪中叶,北京话统称代词系统呈现出了一系列的发展变化的迹象和印记,这种迹象和印记在三个时期的三部典型的北京话文献《红》、《儿》、《正》中得到了充分的反映。就统称代词系统而言,历时嬗变的发生轨迹是:由18世纪...
关键词:北京话 统称代词 句法 语义 演变 
北京话反身代词的历时嬗变(1750-1950)被引量:2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5期138-146,共9页曹炜 蒋晨彧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北京话虚词史(1750-1950)”(项目编号:08BYY049)的阶段性成果
自18世纪中叶到20世纪中叶,北京话反身代词系统呈现出了一系列发展变化的迹象和印记,这种迹象和印记在三个时期的三部典型的北京话文献《红楼梦》《儿女英雄传》《正红旗下》中得到了充分的反映。就反身代词系统而言,历时嬗变的发生轨迹...
关键词:北京话 反身代词 历时 演变 语法史 
北京话原因目的介词的历时嬗变(1750-1950)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第8期53-58,共6页张云峰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北京话虚词史(1750~1950)"(08BYY049);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青年基金项目"近代汉语框式介词研究"(11YJC740151)
北京话原因目的介词主要包括"为、因、由、以、于、打"6个单音介词和"为了、为着、因着、因为、由于、看着"6个双音介词。其于1750-1950年间在语法性质、语法形式、语法意义等方面都发生了一些有规律的演变。
关键词:北京话 介词 北方方言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