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嬗变

作品数:29被引量:40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更多>>
相关作者:曹炜刘冬青蒋晨彧王华张云峰更多>>
相关机构:苏州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阜阳师范学院江苏科技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贵州社会科学》《现代语文》《励耘语言学刊》《语言研究》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语委科研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跳花棚表演形式的历时嬗变
《艺术评鉴》2023年第20期44-49,共6页舒群 
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青年课题项目,项目名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研究——培幼塑根舞育岭南,项目编号:2022QN10。
跳花棚是一种古老的民俗祭祀仪式性舞蹈,明末清初从福建传入,现仅存于化州地区。其表演形式从原始的祭祀仪式发展到现今广场舞式的表演形式,内容本质上的嬗变反映着本地区的发展与群众文娱意识的转变。本文以跳花棚表演形式在不同时间...
关键词:跳花棚 表演形式 嬗变 
北京话“凡”类副词的历时嬗变(1750-1950)
《语文学刊》2023年第1期39-47,共9页刘冬青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北京话虚词史”(08BYY049)研究成果之一。
北京话(1750-1950)“凡”类副词主要包括“凡”“大凡”“凡是”这三个总括副词。“凡”是“凡”类副词的根词,是“凡”类副词语法意义和语法功能的主要承担者,“大凡”“凡是”都由副词“凡”生发、演变而来。文章对1750-1950两百年间...
关键词:北京话  大凡 凡是 
北京话“单”类范围副词的历时嬗变(1750-1950)
《殷都学刊》2022年第3期118-122,共5页刘冬青 曹炜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北京话虚词史(1750-1950)”(项目编号:08BYY049)的子课题“北京话副词史”的研究成果之一。
北京话(1750-1950)“单”类范围副词主要包括“单”和“单单”。“单”是“单”类范围副词的根词,是其语法功能和语法意义的主要承担者,“单单”由副词“单”生发、演变而来。文章对1750-1950两百年间,“单”类范围副词在语法意义和语...
关键词:北京话 “单2” “单单1” 历时嬗变 
北京话“已”类时间副词的历时嬗变(1750~1950年)被引量:1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3期6-11,共6页刘冬青 
2008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北京话虚词史(1750~1950)”(08BYY049)。
通过对《红楼梦》(前八十回)《儿女英雄传》《正红旗下》的考察,分析了1750~950两百年间,北京话“已”类时间副词在语法意义和语法功能上的历时演变,并揭示其相互之间的关系。一方面了解北京话(1750~1950)副词的整体面貌,另一方面打通...
关键词:北京话 “已” “已经” “已然” 历时嬗变 
北京话“忽”类时间副词的历时嬗变(1750-1950)
《现代语文》2022年第4期49-54,共6页刘冬青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北京话虚词史”(08BYY049)。
北京话“忽”类时间副词主要包括“忽”“忽然”“忽的(地)”“忽而”等。“忽”是“忽”类时间副词的根词,是其语法功能和语法意义的主要承担者,“忽然”“忽的(地)”“忽而”都由副词“忽”生发、演变而来。在1750—1950两百年间,北...
关键词:北京话 “忽” “忽然” 历时嬗变 
语言学领域立场研究路径的历时嬗变被引量:5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2020年第4期41-47,70,共8页夏秸 陈新仁 
江苏科技大学2017年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科研启动基金项目“师生学术指导问答话语中的身份建构”(1072931703)的支持
立场研究是语言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近年来呈现出了一些新的发展趋势。文章首先梳理了语言学领域立场的主要研究路径,然后从本质属性、存在方式、基本特征、影响因素和研究方法五个维度总结立场研究的历时嬗变,最后基于对立场研究路...
关键词:立场 研究路径 历时嬗变 
双宾结构的历时嬗变及形成动因被引量:1
《语言研究》2019年第1期34-39,共6页张利蕊 姚双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现代汉语口语语法多层面多角度研究"(17JJD740007);华中师范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重大培育项目"自然会话中的立场表达研究"(CCNU17Z02003)
上古汉语中"V之N"格式可用为双宾结构,其中的名词N既可以是直接宾语,也可以是间接宾语。在"名词赋格"的作用下,催生了两种双宾句型:"V之N(直)"和"V之N(间)"。这种分化是在长期的历时使用中逐渐形成的,两种句式在古汉语中同时使用。但到...
关键词:双宾结构 V之N 名词赋格 重度等级 认知心理 
教育口号视角下的教育发展观嬗变被引量:2
《学术研究》2018年第6期172-176,共5页陈鹏勇 
国家语委项目"广东省公示语质量监测及规范研究"(YB125-105);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高等教育发展的中国逻辑研究"(17YJA880009)的阶段性成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教育口号嬗变史暗合中国社会转型和教育发展三大阶段,体现出具有时代特征的政治、经济和人本三大色彩,通过对其演变逻辑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其背后蕴含的三种不同教育发展观:从"政治至上"到"五育并举"的价值观、...
关键词:教育口号 教育发展观 历时嬗变 
“视”和“看”的历时嬗变考察
《小品文选刊(下)》2017年第3期261-261,共1页陈丽仔 
在先秦时期表示“用视线接触人或物”一般用“视”。“看”最早出现在先秦的典籍。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看”的用例才渐多起来。在唐五代两宋时期,“看”字的用法逐渐增多,“看”的用例超过了“视”。这时期,在书面文学中“视”还是...
关键词:“视” “看” 历时嬗变 
北京话第一人称代词的历时嬗变(1750-1950)被引量:1
《励耘语言学刊》2014年第2期59-77,共19页曹炜 王华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北京话虚词史(1750-1950)”(项目编号:08BYY049)的阶段性成果
自1750年前后到1950年前后的这200年中,北京话第一人称代词系统呈现出了显著的变化,这种变化在《红楼梦》、《儿女英雄传》、《正红旗下》这三部代表性文献中得到充分的反映:《红楼梦》的第一人称代词系统有“我”、“我们”、“我等...
关键词:近代汉语 北京话 第一人称代词 句法、语义和语用 历时嬗变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