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1XZW012)

作品数:17被引量:21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颜同林方锦煌吕学琴谭琳妃更多>>
相关机构:贵州师范大学六盘水师范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晋阳学刊》《黎明职业大学学报》《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当代文坛》更多>>
相关主题:校释方言入诗白话诗坛白话诗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历史地理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讲话”散播与“非解放区”方言诗潮的勃兴被引量:4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1期140-147,共8页颜同林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项目"方言入诗资料整理与研究"(11XZW012);贵州省高校优秀科技创新人才支持计划(黔教合KY字[2012]087号)
1940年代中后期,以《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代表的毛泽东文艺思想,除了在广大解放区广泛传播与得到接受之外,在重庆、上海、港粤等"非解放区"也得到迅速的传播与认同。来自延安的文艺政策,通过流动的左翼文艺界人士在"非解放区"...
关键词:“讲话”传播 国统区诗坛 方言入诗 港粤诗坛 
《蕙的风》版本校释与普通话写作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4期86-92,共7页颜同林 
国家社科基金课题(11XZW012);贵州省高校优秀科技创新人才支持计划(黔教合KY字[2012]087号)阶段性成果
早期白话诗集《蕙的风》是湖畔诗人汪静之的代表作,一共有若干版本,1922年亚东版、1957年人文版与1992年增订本具有较高的版本学价值。在这三个版本的校释与还原中,既彰显了对应于不同时代的白话式口语写作与普通话写作的内容,也反映了2...
关键词:《蕙的风》 白话诗集 普通话写作 版本比较 
普通话写作与共和国文学的确立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15年第1期116-126,共11页颜同林 
国家社科基金课题“方言入诗资料整理与研究”(11XZW012);贵州省高校优秀科技创新人才支持计划(黔教合KY字[2012]087号)
20世纪四五十年代之交,战火弥漫的中国正发生着急剧而猛烈的社会大变革。经过战火洗礼,从延安窑洞中一路走来的中国共产党领导饱受战争创伤的中国人民在探索中前行,并最终创立了一个崭新的现代民族国家。20世纪中国文学的历史进程,把最...
关键词:历史进程 战争创伤 五十年代 社会大变革 延安窑洞 现代民族国家 北京语音 汉语规范化 白话文运动 
《王贵与李香香》版本校释与普通话写作被引量:2
《晋阳学刊》2014年第5期17-22,共6页颜同林 
国家社科基金"方言入诗资料整理与研究"(编号11XZW012);贵州省高校优秀科技创新人才支持计划(黔教合KY字[2012]087号)阶段性成果
以三边地区顺天游为艺术基础的叙事长诗《王贵与李香香》是李季的成名作与代表作,也是20世纪40年代解放区文学中新诗民歌化、大众化的标志性作品。此诗有若干版本,手稿本、初刊本、新华书店本、人文本、人文二版本等具有较高的版本学价...
关键词:《王贵与李香香》 顺天游 普通话写作 版本比较 
从粤语入诗到填词为曲——论粤语诗人符公望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4年第7期27-32,共6页颜同林 
贵州省高校优秀科技创新人才支持计划(黔教合KY字[2012]087号);国家社科基金课题"方言入诗资料整理与研究"(11XZW012)的阶段性成果
1940年代国统区方言诗潮的勃兴,与延安文艺思想的向外散播具有密切的关系。港粤方言文艺运动,是政治与文学结合的个案,既宣传了党的文艺思想,也不断推出了一批粤语诗人,其中符公望具有代表性。符公望的粤语诗,叙事性与故事性结合紧密,...
关键词:粤语诗 符公望 方言歌曲 
大后方文化卫星城与贵阳抗战诗歌的兴衰被引量:3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4年第2期87-94,共8页颜同林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项目"方言入诗资料整理与研究"(11XZW012);贵州省高校优秀科技创新人才支持计划(黔教合KY字[2012]087号);贵州省教育厅基地项目"抗战时期西南地区大学校园文学研究"(05031130028)
抗日战争爆发后,地处西南腹地的贵州以独特的地理优势,耸立而成陪都重庆的天然屏障,是大西南交通线上的枢纽之一,省会贵阳则升格成为战时的文化卫星城。在抗日战争时期,贵阳城在1939年2月遭到日军的疯狂轰炸,1944年12月在贵州省境内又...
关键词:文化卫星城 贵阳诗坛 抗战诗歌 外省诗人群体 
“以诗为文”传统与现代小说的诗化被引量:1
《甘肃社会科学》2013年第6期169-172,共4页颜同林 
国家社科基金课题项目(编号11XZW012);贵州省高校优秀科技创新人才支持计划(黔教合KY字[2012]087号)阶段性成果
"以诗为文"是叙事文体受"诗骚传统"影响的历史现象,与其说缘于文学继承,不如说来自于作家的独特创造。现代小说的"诗化",既是小说借镜诗歌之后形成的一种交叉性文体趣味,也是奠基于民族审美心理之上所形成的精神格调。中国现代小说的诗...
关键词:以诗为文 传统 创造 现代小说诗化 
苏联经验与普通话写作——以郭沫若为中心的考察被引量:1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12期91-97,共7页颜同林 
国家社科基金课题"方言入诗资料整理与研究"(编号11XZW012;颜同林主持)阶段性成果
普通话之于新中国犹如国语之于中华民国,从1950年代开始普通话成为民族共同语的化身,相应普通话写作成为文学创作的主流。普通话写作离不开对苏联语言学资源的借鉴与挪用,也离不开像郭沫若这样的文化领导人的设计、参与和实践。承接30...
关键词:苏联经验 普通话写作 《沫若文集》 去方言化 
新诗:在通向白话的途中——以早期新诗四个流派为中心
《武陵学刊》2013年第6期90-94,共5页颜同林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方言入诗资料整理与研究"(11XZW012);贵州省高校优秀科技创新人才支持计划(黔教合KY字[2012]087号)
白话为诗是新诗在20世纪20年代中期跃居诗歌正宗的核心环节,无限贴近口语和与土白的进一步分离,成为新诗语言形式探索的又一标志。象征派、新月诗派、现代派和中国诗歌会等四个诗歌流派,代表着此一时期白话诗史上四种既有差异性又互相...
关键词:白话诗 语言观念 新诗流派 
台湾闽南语诗中的“飞鸟”意象
《黎明职业大学学报》2013年第2期21-23,58,共4页方锦煌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1XZW012);贵州师范大学学生科研基金重点项目(台湾地区方言入诗研究)
"飞鸟"在台湾闽南语诗中不仅作为美丽风光描绘的部分,也昭示着台湾诗人漂泊思归的复杂的心路历程。飞鸟是关连故乡和羁客的"使者",穿越千山万水传递着故乡的信息;飞鸟是个体生存困境的缩影,它反映着诗人寻求精神家园的迫切希望。闽南语...
关键词:台湾闽南语诗 飞鸟 意象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