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教育厅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0GH38)

作品数:5被引量:0H指数:0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陈际斌更多>>
相关机构:凯里学院武汉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芒种》《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短篇小说(原创版)》更多>>
相关主题:温庭筠温庭筠词词学理论常州词派比兴手法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语言文字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5
视图:
排序:
论温庭筠诗文风格二重性特征
《芒种》2012年第20期105-106,共2页陈际斌 
贵州省教育厅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项目“张惠言词学研究和温庭筠词有无寄托之考辨”(课题编号:10GH38)研究成果之一
学术界一般比较关注的是温庭筠的词,对其诗文的研究比较薄弱,特别是对于他的诗文风格的二重性及其原因的研究更少。一、旨意明朗,叙事和抒情都很直接温庭筠的多数诗文都旨意明朗,表明他虽怀才不遇,但有远大抱负和坚贞操守。
关键词:温庭筠 宦官 作品风格 比兴手法 二重性 远大抱负 明朗 研究比较 学术界 旧唐书 
从发生学的角度看温庭筠词之寄托功能
《短篇小说(原创版)》2012年第20期123-124,共2页陈际斌 
贵州省教育厅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项目“张惠言词学研究和温庭筠词有无寄托之考辨”(项目编号:10GH38)研究成果之一
很多学者认为:从词的起源来看,词最初来源于民间,最初文人创作也多兴到之作,用在歌宴酒席上贿酒佐唱、娱宾遣兴,并无深厚的寄托。如叶嘉莹先生就说过:"再就词所产生之环境背景而言,晚唐、五代之词,原来就仅是在歌筵酒席之间供人吟唱消...
关键词:温庭筠词 花间词 发生学 
论温庭筠怀才不遇的原因之恃才放旷
《短篇小说(原创版)》2012年第18期119-120,共2页陈际斌 
贵州省教育厅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项目“张惠言词学研究和温庭筠词有无寄托之考辨”(项目编号:10GH38)研究成果”之一
文学强调知人论世,为了正确地理解温词以及其有无政治寄托,很有必要了解温庭筠之为人。众所周知,温庭筠是一落拓不羁的士子。而今天的多数论者都认为温庭筠一生不得志的原因是由于他"士行尘杂",人品低劣。究其原因,是源于史书的不实之词...
关键词:温庭筠 令狐绹 
论温庭筠怀才不遇的深层原因
《芒种》2012年第18期147-148,共2页陈际斌 
贵州省教育厅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项目“张惠言词学研究和温庭筠词有无寄托之考辨”(项目编号:10GH38)研究成果之一
一、引言温庭筠一生怀才不遇,飘零不偶,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是他怀才不遇的原因则众说纷纭,有必要加以澄清。一般论者均归因于温庭筠的人品低劣。如《旧唐书·温庭筠传》称其"士行尘杂"[1]。这种论点导致了对温庭筠词的贬损。如李冰若《...
关键词:温庭筠词 李德裕 深层原因 宦官专权 旧唐书 甘露之变 藩镇割据 朋党 归因 牛李党争 
张惠言的词学理论与常州词派的开创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4期175-178,共4页陈际斌 
贵州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项目"张惠言词学研究和温庭筠词有无寄托之考辨"(10GH38)阶段性成果
张惠言的词论成就在于提出了"意内言外"、"比兴寄托"说,并标举温庭筠词为典范。比兴寄托创作理论的提出与他援引诗教说词、他的治经方法和清初词论家的尊体途径有关。其创作论重视寄托之意、其鉴赏论重视阐释发挥,推尊词体,尤其是推崇温...
关键词:张惠言 词学理论 意内言外 比兴寄托 温庭筠 常州词派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