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3YJA810005)

作品数:12被引量:121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金东日蔚超朱光喜张蕊李松林更多>>
相关机构:南开大学桂林理工大学天津外国语大学河南工程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学习论坛》《江苏行政学院学报》《学习与探索》《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更多>>
相关主题:行政问责政府信任政府公信力公众监督行动者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历史地理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被问责官员复出:制度安排、现实状况与争议焦点被引量:4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6年第1期114-120,共7页朱光喜 金东日 陶友宾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地方政府责任与问责制研究:组织和政策过程视角"(13YJA810005);广西高校科研项目"广西市县党政领导任期制现状及其对政策稳定的影响"(KY2015YB131)的阶段性成果
随着行政问责制度的不断完善,官员因问责而去职已成为常态,而与此相关的是被问责官员的复出。在制度安排上,被问责官员的复出存在相应的法规政策规定,但其完善性和合理性存在缺陷。在现实中,被问责官员的复出在一定程度上遵循了制度规定...
关键词:行政问责 官员复出 制度安排 现实状况 国家治理 
政策场域:一个分析政策行动者关系及行动的概念被引量:24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5期40-46,共7页李松林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地方政府责任与问责制研究:组织和政策过程视角"(13YJA810005);项目负责人:金东日;河南省软科学计划研究项目"政府部门的责任与策略:以政策过程为视角"(142400411236);项目负责人:李松林;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一般项目(重点项目)"政策责任情境与地方政府部门行动策略研究:基于制度分析视角"(2015-ZD-220);项目负责人:李松林
借鉴场域理论,政策场域是包括了行动者互动、偏好、资源、制度、政策情境、行动者策略等变量的概念。将地方保障房政策执行置于政策场域概念框架中分析,可以发现与保障房政策相关的政府部门在偏好、资源、制度间"腾挪转移",相互间形成...
关键词:政策场域 行动者关系 政策情境 责任压力 政策偏好 策略取向 政绩考核 
政策协同:功能、类型与途径——基于文献的分析被引量:40
《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15年第4期20-26,共7页朱光喜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地方政府责任与问责制研究:组织和政策过程视角>(编号:13YJA810005);桂林理工大学博士启动基金项目<政策协同与反协同研究>(编号:2014028)
政策协同的作用机制是避免政策间的"外部性"、降低政策运行成本和有效利用有限的政策资源。政策协同可以存在于国家治理的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依据协同程度不同可分为政策合作、政策协调和政策整合,其基本结构包括相同领域内的横向协...
关键词:政策协同 功能 类型 途径 
政策“反协同”:原因与途径——基于“大户籍”政策改革的分析被引量:2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5年第4期117-123,共7页朱光喜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地方政府责任与问责制研究:组织和政策过程视角"(13YJA810005);桂林理工大学博士启动基金项目"政策协同与反协同研究"(2014028)的阶段性成果
政策协同是政府解决复杂问题的重要方式,但我国的"大户籍"政策改革却提出了政策"反协同"的独特问题。政策"反协同"因原有的政策协同存在负面作用以及与新的政策环境和政策目标不匹配而提出,其途径有"中心"突破、"外围"剥离和双向改革三...
关键词:政策结构 政策协同 政策“反协同” “大户籍”政策 
政府信任适度下降的合理性研究被引量:2
《行政论坛》2015年第3期33-36,共4页蔚超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地方政府责任与问责制研究--组织和政策过程视角"(13YJA810005);天津市教委科研计划项目"政策协同过程研究:以天津市食品安全政策为例"(20142116)
政府信任是政府与公众之间相互信任的结果,由于公众理性的进步、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急剧变革,政府信任水平的适度下降有其合理性和必然性。但对于转型期的中国而言,由于公众意识形态的多元和政府公共服务水平不足,政府信任的过度...
关键词:政府信任 政府 公众 适度信任 社会转型 
地方政府职能转变中的路径依赖与路径选择——以新制度主义为视角被引量:1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2期68-73,共6页张蕊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地方政府责任与问责制研究:组织和政策过程视角"(项目编号:HO113016)
我国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却依然转变不到位。而任何改革都不是在真空中进行的,要处在一个已有的制度环境中,从而形成"路径依赖"。传统体制的残留、坚固的制度结构和权力结构,以及作为既得利益者的利益集团的阻挠,都成为...
关键词:地方政府职能 路径依赖 制度结构 权力结构 利益集团 
渐进调适:大数据时代政府信任的重塑之道被引量:2
《学习论坛》2015年第4期46-49,共4页蔚超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地方政府责任与问责制研究:组织和政策过程视角"(13YJA810005);天津市教委科研计划项目"政策协同过程研究:以天津市食品安全政策为例"(20142116)的阶段性成果
中国政府拥有比较高的信任度,但是也呈现出降低的趋向。在大数据时代,技术信息的快速增长有利于增强公众对政府的认知,但政府信息公开会冲击政府信任的社会基础、运行基础、政府结构和应对能力,加上公众期望逐步提升,政府信任的降低有...
关键词:大数据 政府信任 渐进调适 
优化与平衡:完善我国公众监督机制的路径研究
《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15年第1期39-43,共5页蔚超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13YJA810005)
完善公众监督是推动社会进步与提升国家能力的重要环节,而机制建设是影响公众监督建设的关键。我国公众监督机制仍然存在一些缺陷与不足,而完善公众监督机制需要从公众监督运行、保障、反馈和协同四个要素不断努力,为公众监督机制建设...
关键词:公众监督 机制 优化与平衡 
论机制被引量:35
《广东社会科学》2014年第5期72-80,共9页金东日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地方政府责任与问责制研究:组织和政策过程视角>(项目号HO113016)的阶段性成果
机制既非实体或行动者,亦非制度,而是促使行动者按所定轨道行为并形成某一领域稳定秩序的安排,因此带有明显的目的性,但这种目的性并不指涉具体人和事的个别情况,而是在一定组织和社会某一领域中反复出现的某一方面的稳定轨道,即机制的...
关键词:机制的基本含义 类行为 构成要素 功能地位 国家建设 
政府公信力建设中的公众监督机制研究被引量:3
《未来与发展》2014年第10期13-16,8,共5页蔚超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13YJA810005)
公众监督机制是影响政府公信力的重要因素,公众监督机制塑造和体现政府公信力,是提升政府公信力的重要途径。公众监督机制包括公众监督运行机制、公众监督保障机制、公众监督激励机制、公众监督配套机制四种机制,各种机制之间相互协调...
关键词:政府公信力 公众监督 机制困境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