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278344)

作品数:6被引量:108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孙彤宇许凯孙彤段翔宇赵玉玲更多>>
相关机构:同济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时代建筑》《城市建筑》《住区》《城市规划学刊》更多>>
相关主题:城市设计城市公共空间网络城市公共关系论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6
视图:
排序:
开放住区与活力街道网络步行体系建设被引量:11
《城市建筑》2016年第22期47-51,共5页孙彤宇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TOD模式下步行系统与城市公共空间及交通的耦合模型研究"(编号:5127834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自组织理论的城市大街区步行模式空间拓扑模型研究"资助项目(编号:51578383)
中国城市经历了二十多年的快速发展,城市居住条件大为改善,住区建设也已形成较为固定的模式,即封闭式门禁小区模式,然而在居住者安于小区环境的优美和安全保障之外,大型社区缺乏街道生活、缺乏公共空间活力、交通拥堵、公共环境品质不...
关键词:街道网络 城市肌理 街区尺度 城市公共空间 步行系统 
维也纳宜步行社区的空间结构模式研究被引量:3
《住区》2016年第4期58-65,共8页赵玉玲 孙彤宇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TOD模式下步行系统与城市公共空间及交通的耦合模型研究”(项目批准号:5127834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基于自组织理论的城市大街区步行模式空间拓扑模型研究”(项目批准号:51578383)
构建宜步行社区是建设低碳可持续城市、改善城市步行环境、提升居民生活品质的重要手段。而社区空间结构模式对于建设宜步行社区具有决定性作用,其实质是机动交通系统和步行网络的关系。奥地利维也纳是世界知名的宜居城市,其社区建设始...
关键词:宜步行社区 社区空间结构 机动交通系统 步行网络 
机动时代的城市街道 从基础设施到活力网络被引量:11
《时代建筑》2016年第2期54-61,共8页许凯 孙彤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278344)
街道同时具有基础设施和社会属性,文章通过梳理街道在城市历史中的发展过程及其在机动车时代面临的主要问题,认为街道的双重属性是可以调和的,其核心是寻找以城市活力注入为目标的街道模式语言。传统的基于"主干性"与道路分级理论的研...
关键词:城市街道 基础设施 城市活力 城市形态 街道形态 城市设计 
水系在城市步行系统重建中的角色——以上海中心城区为例被引量:2
《城市建筑》2016年第10期108-112,共5页孙彤宇 李勇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TOD模式下步行系统与城市公共空间及交通的耦合模型研究"(编号:51278344)
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城市步行空间被机动交通不断侵占和挤压,步行环境品质降低,同时城市原有的丰富水系也正在被不断蚕食和边缘化。水系的保护和利用对于建设可持续城市具有重要意义,水敏感城市设计不仅在技术上充分利用水资源,实现水...
关键词:水敏感城市设计 城市水资源综合利用 步行系统 可持续城市发展 
“流动的城市性”推动下的当代城市空间变革被引量:3
《时代建筑》2015年第6期130-137,共8页许凯 孙彤宇 段翔宇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278344)
当代城市空间的内容和形式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文章引入"城市性"(urbanity)的概念,认为市民个体之间产生的社会和空间张力是城市性发生的基础,并以此对城市各个发展阶段的城市性的状态进行归纳,梳理规划学和建筑学的相关理论和空间模型...
关键词:城市空间 流动的城市性 个体空间 社会张力 空间张力 城市设计 
从城市公共空间与建筑的耦合关系论城市公共空间的动态发展被引量:79
《城市规划学刊》2012年第5期82-91,共10页孙彤宇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TOD模式下步行系统与城市公共空间及交通的耦合模型研究"(项目批准号:51278344)
基于使用者在建筑与城市公共空间中活动的连续性原则,提出城市公共空间与建筑的耦合关系。以空间公共性和步行行为为切入点,明确城市公共空间的概念界定。在分析我国城市公共空间建设现状和相关问题的基础上,总结实现城市公共空间与建...
关键词:城市公共空间 城市公共空间与建筑 耦合 步行行为 动态发展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