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7BAD31B04)

作品数:18被引量:244H指数:8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刘鹏张吉旺董树亭姜兴印聂乐兴更多>>
相关机构:山东农业大学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太原科技大学山东省农药检定所更多>>
相关期刊:《作物学报》《农业工程学报》《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应用生态学报》更多>>
相关主题:玉米胺鲜酯高产夏玉米细胞质雄性不育玉米褐斑病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经济管理理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几种杀菌剂对玉米顶腐病病原菌的毒力测定及防治效果研究被引量:3
《玉米科学》2013年第6期140-144,共5页孙燕 姜兴印 赵国玲 周丽萍 李振 李配 
"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7BAD31B04)
亚粘团镰孢霉引起的玉米顶腐病是我国玉米生产上的一种新病害。在室内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8种杀菌剂对亚粘团镰孢霉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25 g/L咯菌腈悬浮种衣剂的EC50最小,病原菌对其敏感性最高,抑菌效果最好;60 g/L戊唑醇悬浮种...
关键词:玉米 玉米顶腐病 亚粘团镰孢霉 杀菌剂 毒力测定 防治效果 
吡虫啉拌种对玉米种子活力及其幼苗生长的影响被引量:16
《玉米科学》2012年第6期63-69,共7页段强 赵国玲 姜兴印 王冲 鲍静 李向东 刘鹏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7BAD31B04);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玉米体系)项目;山东省农业重大应用技术创新项目
通过室内沙培试验,研究吡虫啉和种子不同药种比例拌种处理对玉米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28℃条件下,6种拌种处理玉米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均为安全,药种比为5∶10 000处理对玉米幼苗作用效果显著,与对照(未拌种)处理相比,玉...
关键词:玉米 吡虫啉 种子活性 幼苗生长 
代森锰锌对高产夏玉米登海661褐斑病空间分布及产量影响被引量:3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第2期172-178,共7页李俊虎 庞效花 金岩 姜兴印 戈大庆 王燕 
"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7BAD31B04);山东现代农业产业体系项目;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0903003)资助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代森锰锌拌种以及5叶期、8叶期、9叶期茎叶喷雾等不同处理方式对玉米褐斑病空间分布的影响和控制效果。结果表明:代森锰锌在玉米5~9叶期喷雾处理能有效抑制玉米褐斑病由下部叶片向上部叶片的扩展,尤其是8叶期...
关键词:代森锰锌 施药方式 玉米褐斑病 空间分布 产量影响 
高产夏玉米褐斑病产量损失模型及损失机理被引量:7
《应用生态学报》2011年第3期720-726,共7页吴淑华 姜兴印 聂乐兴 李俊虎 张吉旺 刘鹏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7BAD31B04);山东现代农业产业体系项目和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0903003)资助
采用田间自然发病、定点标记不同褐斑病病级植株的方法,形成玉米褐斑病不同发病程度的21个小组,利用DPS统计分析软件,采用逐步回归法构建了玉米单穗质量和百粒重的损失估计模型.结果表明:玉米百粒重损失模型为Y=-4.012+0.377X1-0.228X2+...
关键词:玉米褐斑病 产量损失 模型构建 光合速率 光合羧化酶 
三个超高产夏玉米品种的干物质生产及光合特性被引量:54
《作物学报》2011年第2期355-361,共7页杨今胜 王永军 张吉旺 刘鹏 李从锋 朱元刚 郝梦波 柳京国 李登海 董树亭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7BAD31B04);山东省泰山学者岗位(ts200648033);山东省良种产业化项目(2008-7)资助
探明不同株高、穗位高具有超高产潜力(>15000kghm-2)夏玉米品种的物质生产及光合特性,有利于密植增产。本研究在多年高产试验基础上(连续3年达15000kghm-2以上),选用了登海661(DH661,低秆低穗位)、登海701(DH701,中秆中穗位)和先玉335(X...
关键词:超高产夏玉米 株高 穗位高 物质生产 光合特性 
苜蓿+玉米间作系统饲料生产潜力的评定被引量:18
《草业学报》2011年第2期117-126,共10页张桂国 杨在宾 董树亭 
"十一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2006BAD15B07-0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7BAD31B0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571098;30771282)资助
本试验目的在于探讨不同苜蓿+玉米间作模式下营养物质生产能力及其瘤胃可降解养分产量的差异,从而对玉米+苜蓿间作系统饲料生产能力作出合理的评定。试验设苜蓿、玉米行数比分别为2∶2,3∶2,4∶2,5∶2四个间作处理,每处理3个重复,其所...
关键词:苜蓿 玉米 间作 饲料生产潜力 
苜蓿+玉米间作系统产量表现及其种间竞争力的评定被引量:47
《草业学报》2011年第1期22-30,共9页张桂国 董树亭 杨在宾 
"十一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2006BAD15B07-0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7BAD31B0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571098;30771282)资助
本试验目的在于探讨不同苜蓿+玉米间作模式下种间竞争力变化,及其对间作系统产量建成的影响。试验设苜蓿、玉米行数比分别为2∶2,3∶2,4∶2,5∶2四个间作处理,每处理3个重复,其所占间作面积比分别为33%∶67%,43%∶57%,50%∶50%,55%∶45%...
关键词:苜蓿 玉米 间作 种间竞争力 
胺鲜酯对高产玉米的调控作用研究被引量:22
《玉米科学》2010年第6期33-37,共5页聂乐兴 姜兴印 吴淑华 王燕 李俊虎 戈大庆 张吉旺 刘鹏 
“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7BAD31B04)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胺鲜酯在高产玉米新品种不同生育时期处理对植株的生理调控作用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胺鲜酯各时期处理显著增加了茎秆粗度,提高了植株根系活力、穗位叶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硝酸还原酶(...
关键词:玉米 植物生长调节剂 生理调控 增产作用 
胺鲜酯对高产夏玉米产量及叶片光合羧化酶和保护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25
《应用生态学报》2010年第10期2558-2564,共7页聂乐兴 姜兴印 吴淑华 张吉旺 刘鹏 
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7BAD31B04);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资金(200903003)资助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以高产玉米新品种登海661为材料,研究了拔节期叶面喷施10、20和40 mg.L-1的胺鲜酯(DA-6)对玉米叶片光合羧化酶、保护酶活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胺鲜酯各处理玉米分别比对照(含有表面活性剂和水)增产10.0%(10 mg...
关键词:高产夏玉米 胺鲜酯 产量 光合羧化酶 保护酶 
温度及杀菌剂对玉米褐斑病菌休眠孢子囊萌发的影响被引量:5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第2期169-174,共6页吴淑华 刘红 姜兴印 聂乐兴 李俊虎 王燕 
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7BAD31B04)
采用休眠孢子囊萌发法,测定了不同温度下玉米褐斑病菌休眠孢子囊的萌发率及13种杀菌剂对其萌发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休眠孢子囊的萌发温度为25℃~38℃,适宜萌发温度为25℃~35℃。代森锰锌对休眠孢子囊萌发的抑制作用显著高于其它药剂...
关键词:玉米褐斑病 休眠孢子囊萌发 温度 杀菌剂 抑制作用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